雙江古鎮
時間:2009-11-25 來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雙江古鎮位于潼南縣城西北部,距重慶主城100公里,是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革命烈士楊公的故鄉。古鎮始建于明未清初,是古代“馬房埡口驛站”所在地,也是川渝兩地的商業重鎮。歷經歲月,鎮上現存興隆街、水巷子、老豬巷等9條老街;擁有“禹王宮”、“清代民居”、“郵政局大院”(楊公舊居)、“長灘四知堂”(楊尚昆舊居)等20余處明清時期的古建筑。漫步古鎮老街,青石板鋪就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兩旁清一色的穿斗式古民居建筑。建筑均以圓木為柱,扁材為枋,夾木板或竹編夾壁為墻,頂上蓋弧形小青瓦;墻上開花窗和木門,柱上設腰枋,枋下壓欄板,板后置柜臺。取下欄板,住宅就成了一間小店鋪,主人可以坐在家中買賣。前店后宅建筑模式,顯示出古鎮當年商業活動的繁榮。雙江古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古鎮名字源于鎮外兩條小溪,溪里長年有水,蜿蜒環繞包將小鎮包圍,故名為“雙江”;鎮前方兩會小山對峙,山外涪江橫亙,外圍山峰綿延、層巒疊嶂。清代民居位于古鎮中心位置,外有駝峰式風火墻,內有敞廳、天井、后院。建筑師通過抬梁式與穿斗式,使整個建筑通風、采光、排水性能良好,各個院落既能獨自成院,又能通過甬道與其余各進相通。院內大堂、廂房、小姐繡樓的門窗、隔扇圖案豐富,做工精美,云托、垂柱形式多樣,造型獨特,處處顯示出宅第的豪華與氣派。郵政局大院距清代民居50米遠,對角隔街相望。該建筑是一幢中式建筑,一進三重。前店門面自清朝末年到潼南縣解放,是鎮上的郵政代辦所,由楊家經營。店后是一天井。天井左側是書屋。是楊公與其弟妹學習的地方。院后有一棵橙子樹,是楊尚昆幼年時親手栽下的,至今每年都會結出豐碩的果實。長灘四知堂位于古鎮北面,是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出生地。該建筑建于清同治元年,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是楊尚昆曾祖楊世綏所建。楊世綏曾誥封通奉大夫,既按“三品通奉大夫”府第規格設計,其建筑風格采用清代“步步遞進、
層層升高”的傳統習俗建造而成。通過外花園,步入小廣場,大廳正上方一塊“四知堂”金字橫匾;進入院內,里面有大小三個天井,“堂屋”門枋上一對金獅匾座托著一塊“漢室遺風”的金字匾額,堂屋正中高懸一塊“清白傳家”的金邊金字橫匾。古鎮的年味至今很濃厚。吃過年夜飯后,除了必需留在家里看屋、準備新年早飯的人外,全家老少全部出動,趕往附近的寺廟。為了使家人能提前趕到寺廟,準時在菩薩面前燒香祈禱,從下午五六點鐘開始,古鎮通往附近寺廟的路上,行人就絡繹不絕,連成一條條蜿蜒的長龍。拜菩薩很有講究,一是時間必須是子時,二是順序必須先拜如來大佛,然后是觀音、財神爺、十八羅漢。老人們很講究這個先后次序的,害怕把次序弄亂了把菩薩們得罪了。只不過現在的年輕人不再講究那么多了,他們大多圖個好玩,沖著人山人海的熱鬧場景去的。拜完菩薩后,人們便陸續回到家中。小孩子一群一群,挨家挨戶登門拜訪,討要糖果、瓜子一類的物品,謂之“辭年”;大人們則守在家中,把里里外外房間里的燈都打開,生一爐堂熊熊的旺火,迎接前來串門的鄰居,直到很晚才睡,謂之“守歲”。第二
天一大早,吃過新年第一天的早飯,一家人要到自家的祖墳前燒香化紙,稱為“上墳”。根據自家祖墳的多少,及離家的遠近,上墳的時間持續二至三天不等。
鎮上居民春節除了殺年豬、貼對聯、掛門神、包餃子、放鞭炮外,還有“燒子時香”傳統習俗。
“燒子時香”是指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子時,在菩薩面前燒香許愿,祈求一年的平安。傳說,如果燒到第一炷香,那當年的運氣就一定好,全家也更平安。所以,年三十鎮上居民的年夜飯就特別早,下午三四點鐘就開始吃了。祭拜祖先是吃年夜飯之前必須履行的程序:將飯桌橫向靠近香火桌,端上幾碗菜,擺上筷子和酒盅,盅內斟上酒,然后燃放鞭炮,焚燒香紙,同時,所有的男人按輩分大小,由前至后,向祖先行跪拜禮,祈求祖先保佑全家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祭拜已畢,傾灑盅子里的酒,收拾碗筷,家人就可以圍著桌子吃年夜飯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