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古鎮
時間:2009-11-25 來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二、五、八是九龍坡區走馬鎮的趕場天。人來人往、肩挑馬馱的場鎮熙熙攘攘。鞋匠的叮當聲、小販的吆喝聲,劉胡子餃子、三門口湯鍋及各種傳統建筑和工藝店鋪,還原了一個鮮活的古鎮。從古鎮的圓拱門望過去,綿延800米的石板老街,在飄渺的薄霧與炊煙里,似一卷展開的竹簡,載滿了古鎮的滄桑往事。
“早在500多年前,走馬場就是成渝古驛道上的交通要沖。”市級民間故事演講家、走馬老街關武廟戲樓茶園掌柜、70歲的劉遠揚說。過去古街巷上,進出場鎮的城門、過街樓、禹王廟,廣東會館南華宮、山西會館萬壽宮,客棧茶館、酒樓戲臺一應俱全。
明代中期,走馬場在古成渝驛道上素有“一腳踏三縣”的地位。清晨從重慶出發,黃昏至此已人困馬乏,要再翻一座大山才到璧山的來鳳驛。天擦黑入山,客貨都不安全,行人客商多選擇在此歇宿。故而,一到傍晚茶館、戲臺、酒樓多熱鬧起來,山歌故事、野史裨聞代代相傳,走馬古鎮積淀下深厚的驛道民間文化。
信步走入一家百年老店,撫摩著油光锃亮的八仙桌,仿佛耳邊回響著當年店小二的吆喝聲。微風送來一股煙熏清香,原是古鎮人家在為農歷春節腌臘肉、熏香腸了。煎花生胡豆、推湯圓面、打糍粑、炒果子、炸酥肉、做麻餅⋯⋯冬至一過,主婦們就開始為春節期間招待賓客的“討茶”忙碌起來。
按照古鎮傳統,從臘月廿四直到除夕前一天,男方家親戚間要互請“轉轉飯”,這是象征“團年”的重要家宴;除夕之后的“春酒”,則是包括姨媽老表等親朋好友的聚會。除夕吃年夜飯、發壓歲錢,一大家子盡享天倫之樂。零點一過,全鎮送年的爆竹聲震耳欲聾。隨后,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屋檐下燒一炷“子時香”,敬天地、敬老人。初一清晨,按傳統習俗要到古井邊燒香,并擔回一擔水,寓意“銀水朝屋流”。穿上新衣的大人小孩,見面都說吉利話,一家老小吃過湯圓,就要上墳祭祖了。
新年的走馬古鎮老街,龍燈、花船、連蕭、龍獅輪番上演,喜慶的鄉親們伴著響切云天的鑼鼓聲、鞭炮聲、喝彩聲涌動著。龍珠牽頭,熾熱緋紅的鐵水隨飛舞的龍燈在空中飛揚,這般原生態的人造“焰火”為古鎮所特有;男扮女裝的演員坐在色彩繽紛的花船里,扭著秧歌步,幫腔逗樂,惹人發笑;裝有小錢的竹竿—連響,敲打出清脆的響聲,預示新年有滾滾而來的金銀財寶。
燈籠點亮新年夜,戲樓茶園早已座無虛席、人頭攢動。這里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中國的格林兄弟”的魏顯德、魏顯發老人講述走馬民間故事,當地人習慣稱為“講圣諭”,教人行善不要作惡,堪稱走馬人百年流傳的家訓;民間文藝活動川劇、評書、打花鼓、打合葉、雜技等好戲連臺;小孩子提著烘籠滿街追鬧,煙花絢爛、爆竹聲聲,還有香氣誘人的擔擔面、醪糟水、荷包蛋、桂花炒米糖,讓人
樂享古鎮新年不夜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