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居過年有很多講究,一是進入臘月老一輩就強調不準吵鬧,特別是要記住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正月記頭,臘月記尾”;二是打掃清潔,特別是要打掃廚房的煙塵歡送灶神菩薩上天,臘月廿三是灶神菩薩上天的日子,主人在灶上點上香蠟,燒些紙錢作揖磕頭,送灶神菩薩上天,灶神走后,每天晚上灶上要點上鍋燈(用小碗裝上菜油放幾根燈草),以此盼望灶神早日歸來;三是大團年,親朋好友多的一般從臘月廿四開始一直延長至元宵節,相互團年,共同歡慶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暢談新一年的發展規劃。團年飯菜非常豐富,菜樣繁多,滿滿的一桌,據老人們說飯菜多是一個吉祥,今年吃不完吃到明年,年飯永遠吃不完,標志著年年有余。吃年飯特別注重的是不要忘記去世的老人,先要擺上飯菜、點上香燭、燒些紙錢、燃放鞭炮,請九泉之下的各位老人回家過年,并作揖磕頭,求老人保佑家庭平安。大年三十守睡、洗腳也有講究,洗腳不能洗高了,只洗腳掌,洗高了把運氣洗掉了。正月初一早上吃湯圓,谷稱元寶,滾又是一年,意味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拜年”,從正月初一開始走親訪友,先拜長輩,就是先拜九泉之下的老人俗稱走墳,到墳前點上香燭、燒上紙錢、燃放鞭炮、跪拜作揖磕頭,求老人保佑子孫,然后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大年,宣告春節結束,人們開始投入新的一年。
清清瓊江水奔流而至,滾滾涪江河呼嘯而來,在這碧波交匯之處,有一座仙境般的小城—安居古鎮。古語云:“日有千人拱手,夜來萬盞明燈”,據古稀老人講述,早在四千多年前,安居已有人居住。安居建場至今1500多年,有“千年古鎮”之稱,因其境內有大安溪(瓊江)涪江而得名。北宋時為銅梁縣轄十二鎮之一,明成化十七年割銅梁,遂寧二縣部分地設安居縣,轄十一個鄉鎮,置縣時間持續247年。安居古鎮,臨水筑街,因水成市,有臨江佇立的吊腳樓,沿崖而建、名震川東的“九宮十八廟”,嘆為觀止的“安居八景”及“八石七嘴”,美境一言難盡。
筆者系共和國同齡人至今已近過60個“年”。父母養育我們8兄妹。兒時我們常跟隨父親到安居趕集,特別是年關時節趕集的人擁擠不通,到處都在呼喊“盯到起、順倒、篇擔戳背、籮篼撞腳”,各種叫賣聲嚷成一片,人們都在準備年貨。每到春節至元宵節人們都要到街上玩個痛快,在這風情獨特的古鎮上,人們盡情享受,龍舟競渡、民間彩扎、川劇表演、傳統小吃等各種地方風情獨特的傳統文化,如打玩友、逛廟會、聽評書、雜技表演,茶館里還有洋琴、清音小唱。元宵燈會玩龍舞獅更是熱鬧,這是古鎮歷代以來民間文娛傳統。每到春節群眾自發組織的燈會,有龍燈、蝦燈、花燈、鯉魚燈、走馬燈等,式樣精美。晚間,內點紅燭或放上油燈,懸掛門前、街道兩旁,亮成一線,觀賞者甚多。玩龍舞獅更是熱鬧,正月初九出龍,朝拜波侖寺廟神。一直玩到十五元宵節時化龍(將龍頭龍尾燒化)。在這些天,街上時常是鑼鼓鏗鏘、鞭炮轟鳴、龍飛獅舞、火花飛濺、彩船蕩漾。穿著新衣的男女老少,尾隨圍觀,熱鬧非繁。
每年冬至來臨人們開始宰殺年豬準備過年,殺年豬也有講究,一是要挑選有宰殺技術的屠工,他能從殺出的豬血及豬的叫聲能預兆主人來年的財運,如抽出殺刀后不立即斷氣長聲呻吟就意味著來年家庭不吉利,如殺出的血又多又紅就能預兆來年血財旺盛,來年喂的年豬更大;二是年豬宰殺后煮好刀頭(肉)到豬圈敬拜四關菩薩,點上香蠟紅燭,擺上刀頭供品,作揖磕頭,請求四關菩薩保佑來年六畜興旺;三是備好豐富的飯菜煮好剛殺的新鮮豬肉,請親朋好友吃刨豬湯,以此歡慶勞動成果。豬血煮滑肉味道特別鮮美,是家家戶戶殺了年豬唯一不可少的一道菜。這就是吃刨豬湯,沒有豬血煮滑肉就不叫吃刨豬湯。接下來就是炕臘肉,罐香腸,忙個不停地準備年貨。
歷史上安居古鎮曾遭受多次劫難,從1385年至1981年安居遭受共5次特大洪災,幾乎全鎮淹完,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破四舊”打爛波侖寺,撤毀奎閣廟等古廟,以及后來的工廠污染,這些一度使古鎮年味逐年清淡,但經過近幾年各方面的努力,古鎮正慢慢恢復生機,年味又漸漸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