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秀山花燈
時間:2018-11-20 來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秀山花燈是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土、苗、漢各族人民喜愛民間歌舞,她歷史悠久,遍及全縣各村寨、城鎮,其中尤以隘口、清溪、蘭橋、平凱、迎鳳、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為最盛。秀山花燈傳統的表演形式有兩種。 其一:“耍燈”俗稱“跳團團”。是由一旦(幺妹子)、一丑(花子)演唱民間小調的歌舞;有時增至三人、四人或六人穿插表演。 其二:“單邊燈”、又稱“單邊戲”。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有生、旦、丑簡單的人物角色,以多首民間曲調演唱的花燈小戲。以上兩種形式均在堂屋或院壩進行表演。 秀山花燈傳統的演出時間,是農歷正月初二至十五元宵節期間的夜晚。每年由本村寨有威望的老藝人領頭組成花燈班子。人員有掌燈四人;二人執大紅圓燈籠、其中一人是花燈班的組織者(俗稱“燈頭”)、另一位是聯系演出的送貼人;二人執六角“吊吊燈”(又稱正燈、金花小姐燈、銀花二娘燈)。演員四人:二人扮演幺妹子、二人扮演花子。掌調一人:負責組織伴奏、伴唱并擔任主要伴唱。伴奏五人:頭鈸、二鈸各一人,馬鑼和大鑼人甕琴(形似二胡的二弦琴)二人。花燈班子組成后,先集中在燈頭家里用竹條、彩紙扎魚蝦、家畜、蔬菜之類形壯的彩燈和吊吊燈。吊吊燈上有六片花瓣,每片花瓣垂懸一串花絮,中間另有仿宮燈式長形燈籠,色彩鮮艷,工藝精巧。掌燈者和演員用竹竿高挑彩燈,既增添了熱烈喜慶的氣氛,又可為夜間開道和演出照明。 秀山花燈演出時有一整套傳統的習俗禮儀。演出前首先要設“燈堂”。燈堂一般設在本村燈班組織者或特別喜愛花燈的人家中。先在堂屋的左上方擺一張方桌,桌上方墻上貼七張長方形紙錢,下面貼七張三指寬的牌位,分別為“正月沖天風火院內位”、“岳王顯主老龍神君位”、“臘光先人位”、“金花小姐銀花二娘位”、“鑼鈸先師鼓板先人位”、“眾姓門中先亡遠祖位”、“唐朝走教一切神祗位”。并在桌上設香、燭、刀頭(一方塊煮熟的豬肉)。 燈堂設好后,執正燈(吊吊燈)的二人站在神位兩旁,燈班成員面對神位站立,便開始舉行祭燈儀式。先唱《安位》、《唱位》、《開光》、《梳妝打扮》,齊唱《起燈》、《大鬧紅燈》調,燈班活動即告開始。 初次出燈要先到本村寨各戶恭賀新禧,然后跳花燈。從正月初二開始的每天晚上,幾乎寨寨出燈,戶戶迎燈,熱鬧非凡,花燈班表演子的演出日程有統一的安排,白天由兩人先到各戶下燈貼,貼上寫有“××花燈一撲,慶賀上元,眾燈友拜”。晚上出燈前,先在燈堂點燭化紙唱《請燈》調,然后出發。途中,由下貼的人手執寫有“慶祝上元,××花燈”字樣的大紅園燈籠前導,領著花燈班子前進,緊接兩盞吊吊燈和各種彩燈,簇擁著到各村各戶表演。 表演內容按主家接燈的要求,由燈頭和掌調安排。如主家沒有燈堂就表演《參燈》調。若主家紅燈高掛、大門緊閉、門外外凳上放有紅封彩禮,花燈班就先唱《開財門》;待大門開后再進堂屋表演其它內容的節目。若主家是接“孝福燈”(老人去世三年后才接燈),必須表演《二十四孝》、《十二大孝》。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之家,就表演《送壽月》。主家是行醫者,就表演《參十代名醫》。主家是五匠或供有佛教、道教神位,就參師、參壇唱《參神》調主家立新房,就唱《鬧華堂》。此外,主家還可以另點節目表演。演出結束后,主家都要給花燈班子一些彩禮或請吃勞糟、糍粑和飯菜。辭別主家前還要表演《采茶》、《謝酒》、《謝飯》等曲調。 有時花燈與龍燈在途中相遇,龍燈要給花燈“上油”,花燈也要給龍燈“上燭”。有的花燈班就站成品字形或四方形,讓龍燈穿舞,示意“一品當朝”、四季平安“,互表友誼。共慶佳節。如果花燈不給龍燈上燭,龍燈就可能將花燈圍住。這時,花燈班子必唱《龍纏燈》調,然后,龍燈才節節拆開。如果龍燈仍圍著不放,花燈班就會用兩盞燈籠掛到龍頭、龍尾上,并唱《斬龍》調,或用白帕甩到龍頭上,意謂斬了老龍,這是雙方極不禮貌的行為。 每晚跳燈結束返回燈堂時,還要燒香化紙齊唱《安燈》調。花燈一般跳到元霄節后結束。結束時要舉行“燒燈”儀式:燈班全體聚集在燈堂內,先“下位”(取下供奉的花燈神位)。然后由燈頭和掌調領唱《收調》(又稱“會調),即將春節期間所跳花燈曲調各唱一段。接著”“辭神”(即辭別主家敬奉之神),“下妝”(幺妹子和花子邊唱邊脫去跳燈時穿戴的服飾),“送燈”(從燈堂送花燈神出大門)。最后將燈籠、神位送到河邊或溝邊燒化,并將跳花燈的道具、服飾從火上拋過,以求跳燈人平安。至此,一年一度的跳花燈活動方告結束。 花燈種類: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多種工藝、多種裝飾技巧、多種材料制作的綜合藝術,其種類繁多,有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棱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龍燈,亦稱“龍舞”,是中國民間燈飾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國的很多地方。龍燈前有龍首,身體中間節數不等,但一般為單數,每節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撐舉。每節內燃蠟燭的就稱為“龍燈”,不燃蠟燭的稱為“布龍”。舞時,由一人持彩珠戲龍,龍頭隨珠轉動,其他許多人各舉一節相隨,上下掀動,左右翻舞,并以鑼鼓相配合,甚為壯觀。 宮燈,是中國馳名世界的特種手工藝品。宮燈因多為皇宮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現存最早的宮燈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宮燈。宮燈的制作十分復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鏤銅作骨架,然后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宮燈的造型十分豐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圓珠、花籃、方勝、雙魚、葫蘆、盤長、艾葉、眼鏡、套環等許多品種,尤以六方宮燈為代表。1915年,北京宮燈首次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榮獲金獎,受到國際好評。其后,宮燈逐漸向實用方向發展,出現各種吊燈、壁燈、臺燈和戳燈等。中國的宮燈制作以北京最為著名。 走馬燈是花燈藝術中一類獨特的觀賞燈種,其聲譽傳遍海內外,以廣東走馬燈為最佳。走馬燈通常是在燈中置一轉輪,在其上貼好用彩紙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鳥等形象,輪下點燃蠟燭,熱空氣上升,引起空氣對流,使輪子轉動,紙像也就隨之轉動,畫面連續不斷,動感很強,引人入勝。 紗燈是用麻紗或葛麻織物作燈面制作而成,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紅紗燈亦稱紅慶燈,通體大紅色,在燈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貼有金色的云紋裝飾,底部配金色的穗邊和流蘇,美觀大方,喜慶吉祥,多在節日期間懸掛。影紗燈則以各色麻紗蒙制,上面多繪花鳥蟲魚、山水樓閣等,并配上金色云紋裝飾及各色流蘇,更是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