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地名你知道哪些
時間:2013-05-10 來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讀者姓蔣,58歲,福建人。4·20蘆山地震時,他正在海外搜集閩臺海防史的資料,也順便關注了川渝情況,沒想到有重大收獲。
“我想贈給你們重慶,通過媒體表達福建與川渝的情感。”蔣先生說。
福建讀者發來《岷江圖說》重慶部分圖
《岷江圖說》到底是什么?
昨天中午,給蔣先生打電話,蔣先生一看來電顯示,說,看到是重慶的電話,估計就是報社的。
蔣先生說,“我有重慶的朋友,也來過重慶兩次,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時。現在我還每天在網上看你們時報的電子版呢。”
蔣先生是通過電子版找到時報的熱線電話的。他是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也是福建長樂市政府機關的一個工作人員。《岷江圖說》是他的一個朋友郵寄給他的。這個朋友是水師后裔,是從美國郵寄過來的。
“重慶直轄才十來年時間,在之前,重慶屬于四川的一部分。這個四川《岷江圖說》輿圖掃描復制件共14張,里面有一張重慶部分的。”蔣先生說,這份資料的原件現在藏于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是漢莫爾1934年購買后存入該館的。“說是1644年繪制的,具體是誰繪制的,目前不曉得。”
如果真是1644年繪制的,那至今好幾百年歷史了。看得到圖的話,對比現在的重慶地形圖看,多少能看出歷史地理的變遷了。
圖片繪制標注清晰,很多地名至今留傳
昨天下午2點55分,蔣先生傳過來一張圖,說是《岷江圖說》重慶部分。
這張圖片是PDF版形式的,上面標示出了名山、河流、驛站、峽谷、城邑等地理位置及名稱。比如縉云山、涂山、瀛山,巴江、涪江,溫湯(塘),地名如重慶府、涪陵驛、南川、朝天驛等,各個形貌都一目了然。標注的字跡清晰,豎排陳列。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圖片,原版應該是采用中國山水畫形式繪制的。
另外,還標注出來附近驛路的距離,比如“由重慶北去十二程共八百八十里亦可到成都”、“朝天驛一百里到木洞驛又一百里到龍溪驛又七十里到蘭市驛又六十里到涪陵驛”等等。
蔣先生說,他不大了解重慶現在的地理情況,但從這圖應該能看出一些重慶當時的歷史情況。
實際上,看完這圖,我也知道一些地名沒變。比如“涂山”、“溫湯峽”、“和州”、“重慶”、“涪陵”、“南川”、“涪江”、“龍溪”等等,雖然不知道說的是不是現在的同樣位置,但這些漢字,至少還是沿留下來了,感覺還是多親切的。
蔣先生說,要是能知道當時重慶的歷史,再看這圖,感覺又不一樣。
再看一下圖上的“重慶府”,城門開了四扇,但這跟了解的有些不一樣了。平時采訪聽一些“老重慶”說“開九門閉八門”,那么說來,重慶在以前,該有十七扇門了。
1644年的古城墻的城門 至今仍在
我們查了一下,1644年,張獻忠帶領64萬軍馬攻打重慶。他令士兵在城墻下方挖掘地道,然后埋上火藥,將城墻炸出缺口,占領重慶。古城墻的城門,至今仍在。
專家:圖片科學性較差
可作為清前期山水畫卷有部分價值
三峽博物館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咨詢一下西南大學歷史文化與地理研究所藍勇教授。“他是重慶歷史地理方面的權威。”
藍教授手頭正好有一全套《岷江圖說》的電子版本圖片,并且也做過研究。
我們將蔣先生傳來的重慶部分圖發給藍教授看,過了一會,藍教授說,這圖以前考證是清朝雍正以前的作品,無法確定具體是哪一年繪制的。
“此圖科學性較差,很不準確。”藍教授說,作為地圖,此圖山川方位、地名標識多與實際情況出入較大,城門應是17門,只畫4門;朝天驛、涂山、瀛山等地名位置不符,河流走向也有錯誤,山水技法也相當粗陋,但作為清代前期的有關巴蜀的山水圖卷,也有一定價值。
我們看看地圖想了下,藍教授說的也是。重慶城門17門正是說的“開九門閉八門”;涂山在現在的南岸區,而不在圖上的江北方向。
“這幅圖太簡略,更多的是藝術品的功能。”
《岷江圖說》中這些老地名
你知道多少?
巴江
古水名。《三巴記》的巴江指今四川嘉陵江:《太平寰宇記》的巴江指今四川通江縣巴水;《元豐九域志》始稱《水經注》的北水為巴江,即今四川南江、巴中、平昌境內的南江。
瀛山
藍教授說,瀛山還有一定爭議,但在今綦江巴南處的老瀛山可能更大。
老瀛山位于重慶市綦江縣城東部,距離縣城約10公里,距離重慶不到65公里。老瀛山分屬綦江石角鎮、永城鎮和三角鎮管轄。
重慶府
地處重慶市南部。南宋孝宗淳熙16年(1189年),光宗趙享封為恭王,以藩王受禪登帝位,自是“雙重喜慶”,將恭州升為重慶府,重慶因此得名。元代,四川行中書省領重慶路等9路,省下設四道宣慰司,四川南道宣慰司駐重慶;順帝至正10年(1357年),明玉珍入蜀,攻占重慶,分兵奪取四川各地,16年(1363年),明玉珍稱帝,定重慶為都,國號夏。明太祖洪武4年(1371年),明滅夏,置重慶府。
四十八渡水
《蜀中名勝記·黔江縣》:“四十八渡水,在治西二十里。”
渝水
古水名。(1)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賨族聚居水濱,善歌舞,漢“巴渝舞”即出于此。今合川以下一段嘉陵江,因與渠江合流,古時亦通稱渝水、宕渠水。隋開皇初在今重慶市置渝州,即因此水得名。
和州(合州)
西魏于涪江、嘉陵江合流處置合州,治石鏡(今合川)。隋改涪州,唐仍為合州。1243年,宋移治釣魚山(今合川東)。元還舊治。民國為合川縣。
溫湯峽
又稱溫泉峽、溫塘峽,處于縉云山段,居于嘉陵江中部,因峽中有三股溫泉而得名。
朝天驛
藍教授說,朝天驛有水驛和陸驛,位置不同,上面沒有注明是陸驛還是水驛。水驛應該今朝天門原三峽賓館與朝天門大酒店間(已經炸了),陸驛應該也不遠,但位置不確切。
“開九門閉八門”
古城重慶多城門,“開九門,閉八門,九八一十七道門”。有人說重慶這17道城門,原來是順應風水,講求生克,應“九宮”、“八卦”之象而構筑的,以示“金城湯地”的含意。這十七道門,有九門是專供力夫挑兩江河水入城的水門。后來,城內火災頻生,官府認為乃水門洞開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將八道水門統統封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