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繳15年和25年 退休金差別有多大
時間:2020-09-28 來源:重慶網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養老保險是人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重要依靠。繳費年限不同,養老金肯定不同,但具體差別有多大?9月24日,市人力社保局以養老保險繳15年與繳25年作比較,詳細解讀了相關養老金政策。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是計發養老金的重要原則。每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構成。
各部分養老金計算公式如下:基礎養老金=(A+AxQ)÷2×M×1%。
A是指退休上年度全市城鎮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M指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Q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由歷年繳費中的當年本人月繳費工資與上一年全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比值的平均數確定)
“換句話說,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越高,繳費年限越長,月繳費水平越高,基礎養老金就越高。”該負責人說。
而個人賬戶養老金=K÷L。K是指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含利息);L是指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且1996年1月1日以前參加工作(或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06年1月及其以后退休并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還可領取過渡性養老金。
“也就是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越多,退休年齡越大,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該負責人說,由此看出,養老金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案例分析>>>
假設老王和老張都是重慶保保公司的員工,退休年齡都是60周歲,退休時間都是2016年,繳費基數都為5000元。但老王繳費年限為15年,老張為25年。
為計算方便,假設老王和老張退休時,我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并且兩人繳費基數與我市上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持平,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為1。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為8%,60周歲對應的計發月數為139。
老王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重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重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即:(5000+5000×1)÷2×15×1%=750元
老王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即:5000×8%×15(年)×12(月)÷139=518元。
經過上述計算,老王每月應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750元+518元=1268元。
老張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重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重慶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即:(5000+5000×1)÷2×25×1%=1250元
老張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即:5000×8%×25(年)×12(月)÷139=863元。
經過上述計算,老張每月應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1250元+863元=2113元。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說,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忽略過渡性養老金、增發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利息。老王和老張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相差2113元-1268元=845元。
那么,老王和老張繳費年限相差10年最后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相差800多元。一年計算下來也就是1萬多元,且時間越長差距越大。
“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按高標準持續參保,持續繳費,多繳長繳,這樣到退休時拿到手的養老金才越多。”該負責人說。
另外,除社會保險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之外,企業年金、商業保險也是全社會養老體系的組成部分。實現“老有所養”,需要國家和個人共同努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