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天坑地縫AAAA級景區
時間:2018-11-21 來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天坑地縫景區地處長江南岸,距離奉節縣城70公里,北靠長江三峽的瞿塘峽,南接湖北恩施,東連巫山龍骨坡古人類文化遺址。東西長37.5公里, 南北寬19.5公里,由天坑地縫、龍橋河、迷宮河、九盤河、茅草壩五大風景片區組成,面積340平方公里。奉節長江南岸,崇山峻嶺逶迤不絕,喀斯特地貌景觀千姿百態。石林、峰林、溶洞、洼地、天生橋、落水澗、漏斗、豎井……包容萬象,應有盡有。特別是雄居世界第一的小寨天坑,以及景象奇特的神秘地縫,堪稱世界地質奇觀。天坑地縫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九盤河】
九盤河的源頭就在天坑和地縫,蜿蜒曲折,河水時而湍急,時而平緩,宛如玉帶在兩山間纏纏綿綿,九曲回腸,故名九盤河。九盤河分為兩段,一段就是從峽谷入口到高橋處約17公里的九盤河峽谷,另一段為迷宮河,迷宮河段全程約3公里,為原生態的一段小峽谷。
早上朦朦白霧飄在河面上,就像出浴的仙女拖著長長的輕紗;濃濃白霧遮掩河面時,又像白龍在峽谷里穿梭;中午陽光透射,山影水影交錯,猶如進入了仙界迷宮;下午很早就變得幽靜,你會聽到河水的嘩嘩流動聲,它好像是在約你交談,山頂上時而彩云飄過,峽谷兩岸峻嶺逶迤,山勢陡峭,谷中綠樹成蔭,蒼翠欲滴,美景如畫,猶如畫廊。
前面的群山,形若蓮花,因此處山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其主峰突兀,周圍眾多山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故名“蓮花峰”。山的后面約30公里便是聞名中外的龍骨坡“巫山人”遺址。
【旱夔門】
此處兩邊的懸崖絕壁如刀削一般,垂直陡立,高達600多米,兩山之間形成一道400多米寬的天然大石門,巍峨雄壯,其造型酷似瞿塘峽的夔門,被稱之為“旱夔門”。在同一區域出現兩處“夔門”,一“旱”一“水”,遙相呼應,真是奇妙。
“旱夔門”前面的這個村莊就是椅子村,也叫“椅子淌”,地形像個太師椅,“椅子”里全是梯田,周圍梨樹桃樹簇擁,一到春天,梨花桃花盛開,晶瑩燦爛一片,幾處農舍點綴其中,幾聲雞鳴狗吠,好一派“梨源”勝景。
【小寨天坑】
什么是天坑呢?天坑是一種特殊的地質景觀——喀斯特漏斗的俗稱,類似的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如“龍缸”“石院”“石圍”“巖灣”等。它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巖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巖層(石灰巖)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
2001年,“天坑”作為一個專門的喀斯特術語被專家提出。2005年,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重慶、廣西一帶大規模考察后,“天坑”這個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并開始用漢語拼音“tiankeng”通行國際。這是繼峰林(fenglin)和峰叢(fengcong)之后,第三個由中國人定義并用漢語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術語。
說到天坑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那就要說到“喀斯特”了,喀斯特又是什么呢?這個詞源于歐洲南斯拉夫境內的石灰巖高原,該地名為喀斯特,那里巖溶地貌發育得比較典型,于是人們便用“喀斯特”一詞來代表巖溶地貌。
石灰巖在特定的地質條件與氣候條件下,并在諸如流水浸蝕和沉積、重力崩塌等各種機械作用下,易于產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種形態的巖溶地形。長年累月的發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頂部巖層坍塌,便會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狀,若規模和形狀達到一定程度,便可稱為“天坑”。
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確認的天坑約80個,其中有超過50個在中國。中國的天坑絕大多數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區的貴州、廣西和重慶。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一是石灰巖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巖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巖層)的厚度要大。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五是巖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巖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巖層才能垮塌。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巖層的垮塌提供動力。
天坑一般分為兩大類:塌陷型天坑(如:廣西樂業天坑群等),沖蝕型天坑(如:重慶武隆后坪天坑)。小寨天坑就屬于塌陷型天坑。
按天坑分級原則,深度和寬度均超過500米的為超級天坑,全世界僅有三例,全在中國:重慶奉節小寨天坑、重慶武隆后坪天坑、陜西漢中天坑群。
1987年,奉節縣為緩解全縣電力緊張的困難,決定引出小寨天坑內的地下水,利用其巨大的高差建一座電站發電。修建小寨電站前,當時聘請萬州水利勘查設計院工程師甘大明在對小寨天坑進行測量后發現,小寨天坑竟然比當時披露為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四川興文漏斗要大了許多,于是甘先生就此寫了一篇新聞稿子投寄給了北京《旅游》雜志,這本雜志不久便在其扉頁上以《小寨有天坑 世界排第一》為題目進行了報道,在全國引起了轟動。隨后,北京電影制片廠又到奉節來拍攝《古城奉節》的風光片,對小寨天坑進行了專題拍攝,還對距天坑不遠的有一個叫“天井峽”的峽谷風光進行了拍攝,為了使兩個地方的名字相對應,就給天井峽命名為地縫,于是“天坑地縫”便這樣固定下來了。
小寨天坑坑口不親眼所見,絕難想象到它的神奇與空曠。天坑就像是一個垂直向下的洞穴的豎井,周圍被千仞山峰所圈圍著,下部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坑壁中間有一級臺地,寬約2―10米,把天坑分為兩層,上部為橢圓形大坑,直徑537-626米,深320米;下部略呈矩形,深342米,坑徑南北357米,東西268米,其總深度66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坑底有地下河,天坑實際上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站在坑口向下鳥瞰,一削千丈的絕壁直插地下,深不見底,令人目眩。而站在坑底抬頭仰視,只見藍天好像一輪圓月,頗有“坐井觀天”之感。整個天坑奇特壯觀,詩仙李白有詩贊詠:“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
如果你想一探六百多米地心深處的地質奧妙,體驗“坐井觀天”的感受,就走下天坑開始天坑底部的地心之旅。這里有2688級臺階,往返共5376級,全程需要約4小時的時間。
底部的這個筆直的豎井是天坑的出水洞,1994年中英聯合探險隊對天坑地縫進行了科學考察。探險家們靠單繩滑降技術(SRT)滑下去,經過艱難跋涉,最終從迷宮河懸崖上的洞口鉆了出去。通過測量,從天坑到迷宮河的地下通道長4326米,進出洞口高低落差261.4米。探險隊發現出水洞中時而細流涓涓,時而波濤洶涌,一滴水聲的回響能劃破長空,有時又是死一般的寂靜,相距十余米,言語之聲相聞卻不能通達,真是奇妙極了。
【天井峽地縫】
地縫,在地理學上被稱為“干谷”或“盲谷”,在石灰巖地區由于水流的溶蝕,河流不斷的向下深切而形成的河谷。
天井峽地縫與小寨天坑屬同一巖溶系統,天井峽地縫分上、下兩段,上段從興隆鎮大象山至遲谷槽,長約8千米,為隱伏于地下的暗縫;下段由天坑至迷宮河,是長約6千米的暗洞。地縫全長37千米,寬1-30米,最深處9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地縫。
地縫景點最精華的部分——“一線天”景觀,全長8公里,全國一線天景觀很多,但長度能達到8公里的僅此一處,現在已經開發出來的僅2.7公里,游覽時間大約需要3小時。
巨象探泉
相傳天坑地縫這只大象與桂林那只大象曾是一對情侶,若干萬年之前,他們小兩口都住在桂林山水間,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俗話說,牙齒與舌頭那么好但有時也會有個磕碰,情侶之間難免也會發生口角,一次,兩只象因為一些小事發生了爭吵,這只象一生氣便裹上一個包袱出遠門了,扔下愛人在桂林,自己獨自來到了天坑地縫這個地方,從此天各一方。據當地老百姓講,每縫下雨天,還可以聽到這只大象低低的哀鳴聲呢,也許是對當年海誓山盟誓言背叛后的懺悔吧。
碧玉潭
碧玉潭,意即“小家碧玉落深潭”之意。碧玉潭的水是那樣的綠、那樣的靜,就真如一個仙女的梳妝鏡遺落在了此地。其實這個碧玉潭還有它的奇怪之處,潭的上面沒有來水,下面也不知道流到了哪兒去了,但它卻一直是流動著的。原來,是這條河流上游通過地下河流進了深潭內 ,然后又通過其下端的地下河流向了地縫中的“黑眼”中。
那碧玉潭上面的峭壁上,有幾根橫木支在上面,這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實這些橫木應該是放置古懸棺的地方,據《大清一統志》記載一歌謠:“對門坡上喲樹青青,鑿個整木喲寄我身,高掛巖上喲避獸害,兒孫后代喲享太平。”
天生連環橋
相傳,這個天生連環橋是本地一個姓冉的將軍與他的師妹打賭而留下的杰作。冉將軍與師妹定婚后,師妹不知何故最后反悔了,一直想解除這門不中意的婚事,怎么辦呢?她便想出了一個妙招,她對將軍說,她做一百雙花襪墊,要將軍修建2座橋,以次日雞叫時分為限,如果都能順利完成她就承認這門婚事,反之就解除婚約。冉將軍也知道師妹是在故意與他為難,只好答應了。師妹自有她的算盤,她在頭天晚上便找當地心靈手巧的村姑們討了一百雙襪墊,半夜子時,師妹便裝雞叫,冉將軍這時剛好架起了兩座橋,累得渾身是汗的他以為時辰已到,知道這門婚事已經泡湯了,只好放棄架橋,將五尺木匠尺向地橋下狠狠一插,便穿山破巖走了,他走過之處,就形成了一條裂縫。那木工尺插下的地方就是在地橋下當地人俗稱的“黑眼”。
黑眼
這是地縫最深的地方,據測量深達900米。1994年8月,中英聯合探險隊第一次對大地縫進行了10多天的探險考察,他們兵分兩路,分別從黑眼和地縫盡頭遲谷槽進去。
到黑眼去的英國探險隊員,早晨下去,直到日落西山,4個英國人才精疲力竭地爬出洞來,8月的天氣,一個個卻凍得嘴唇發烏,渾身打顫,探險人員說,他們從洞口一級一級,直下了200多米,往前走,發現一條洶涌澎湃的地下河,探險隊員沿著地下河漂流,突然他們前面地段的河水水位變化十分迅速,一落下去就四五米,經驗豐富的探險家都知道,這是遇上了最棘手的虹吸管洞穴,說明前方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地形,他們只好退卻了。
在遲谷槽,探險隊員沿著地縫盡頭處的一條巖隙下行了四五十米,再下面就是筆直的懸崖了,他們采用SRT技術,在石壁上邊打鉚釘邊向下滑行,好不容易才下到地縫底部,他們驚異的發現,自己是從一個山洞頂端的峭壁上下來的,峭壁高達250米,這個山洞洞口也高50多米。
中國探險隊張元海也到了地縫下面,他沿著縫盡頭洞穴往里走,發現一大堆木頭,竟然十分有序,就象人堆起來似的,進洞不足100米,一條地下河攔住了去路,利用SRT技術,張元海懸空攀上2500米高的絕壁,足足花了90分鐘,打破了我國最高的垂直上攀記錄,英國探險隊員沿著地下河向前走,一路險象環生,時而緩,時而急,有的躍水瀑高達40多米,幾天以后,地下河突然象著了魔似地咆哮洶涌,英國探險隊員在無潛水設備的情況下,只得止步了。
到2002年,地縫經過8次探險,由于探險設備的限制,地縫地下洞穴的變化多端,中英聯合探險活動只在洞穴中前進了幾千米,究竟這片神秘的世界還有些什么奇異的景象,縫中的地下河流是否與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小寨天坑相通,以及是否存在一些奇特的生物,仍是有待探索的謎團。
數萬年前,這里是一條波濤洶涌的河流,現在在距離地面幾十米的山巖上還堆積著鵝卵石,說明當時的水位很高。隨著河中的富含碳酸鹽成份的河水不斷沖刷石灰石巖體,二者發了化學反應,河床就不斷下降。河水也在選擇最近的地方流淌,這個最近的地方就是這個叫黑眼的洞穴了。
解放前,這道河床是當地商賈們進城和川鄂邊區販鹽做生意的主要通道,當年到云陽云安府背鹽就是這條路。那時常有土匪惡霸搶劫過往行人的錢財,將人殺掉后,把尸體扔進了黑眼。1994年,中英聯合探險隊從黑眼下去,經過連續四天的探險,在里面發現了許多慘白的人骨,同時通過科學測量,發現黑眼是一個垂直向下的豎井,總深度達到了四百多米,底部是一條洶涌澎湃的陰河,探險隊員們還從河中撈出了一些通體透明的不知名的魚兒。
御印山
之所以叫御印山,是因為在西漢,在地縫西邊不遠的甲皋鎮(現名),有一土族首領得漢武帝敕封玉印(這個印章現在還保存在詩城博物館里呢),作為控管峽江官印。而這土族首領后代在漢末王莽建新朝時也想獨霸一方,到處尋找玉璽產地,派人在這里打磨寶印,可惜,不久東漢劉秀奪得天下,于是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打磨寶印的這座山便是現在的御印山了。
一線天
在我國許多風景名勝地,都有“一線天”的險峻景觀,兩山對峙,雙峰欲合,當中顯現藍天一線,人行其中,心驚膽寒,如臨深淵。有詩贊曰:“天從一井生,氣象自天坑。絕境君休嘆,清風自在行。”然而,你到大地縫一看,那驚險奇絕的景象,那些“一線天” 都將黯然失色。
如果在大晴天的中午時分,金色的太陽光從上面這條裂縫向下面傾灑下來,如一道道金黃的門簾掛在地縫中,隨時光流逝而開啟閉合,人若在春天的門檻邊充當神仙,又有詩寫到:“劈地誰持劍,開來地老根?仰觀千仞絕,方識洞中春。”
將軍巖
左邊的峭壁上,一個雄壯的男人頭象赫然出現在上面,當地人說這是當年巴國與秦王朝虎狼之師混戰的一個將軍,由于寡不敵眾,且戰且退,退至地縫,突然發現前面即將發生巖崩,在這危急時刻,他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即將崩潰的巖石,制止了巴人最后一脈的滅頂之災。巴人(現在的土家人)對這位將軍舍己為人的獻身精神所感動,稱“將軍巖”以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
母親巖
相傳,巴將軍在地縫中犧牲后,他的妻子帶著尚不滿周歲的兒子來到地縫中尋找丈夫,當她發現丈夫已經不可能復活后,哭得攤倒在地,后來,她再也沒爬起來過。而她的兒子則被巖上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救走了。
陰陽縫
左邊的凹進去了,而右邊的又突出來了,所以這里叫陰陽縫,意思是說,突出來的為陽縫,凹進去的為陰縫。大自然也講陰陽一統才和諧呢。
左邊的巖縫里有一根四十公分左右的圓木,在這么高的位置,不可能是人為形成的,并且,不知道泥土里面有多深,它肯定是在發洪水時從上游沖下來的,這就印證了科學家所說的地縫曾經是一條地表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