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邂逅人物(重慶兩天半之二)
時間:2009-11-25 來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打工妹——旅游的姑娘——司機小薛——探親的老夫婦
原來以為歌樂山是一座不大的山包,頂多是幾座小山構成的一片,渣滓洞和白公館就藏在山間,沒想到在地圖上是由北向南很長的一條山脈,要不是這兩處遺址著名,在整張地圖上幾乎可以忽略了。49年的大屠殺發生在11月28日,這個日子前后來些憑吊的學生絕多,小薛說上學的時候每年都來,山頂的烈士墓上會被每人一朵的白紙花蓋滿。23日是周五,一般學校會用這一天安排孩子出外參加活動(星期中間出外,一周的課都別想上踏實),渣滓洞太小,樓上是木板地,孩子們一上,真讓人膽寒,萬一出點什么事兒可是不得了,乘早撤吧。告別門口釘著曾在此住過的死難者名字銘牌的一間間牢房,轉到這幢二層小樓的背后,竟收入鏡頭一張蠻有山機林趣的畫面。
從渣滓洞直接下山去磁器口古鎮,這里是重慶市里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各古街了。磁器口是嘉陵江下游最后一個水陸碼頭,作為物資集散地,據說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除近嘉陵江的正街外大多街道由臺階組成,沿街店鋪、民居隨地勢高低錯落。今天的磁器口已經是旅游之地了,特別是正街附近,除了吃些當地的特產外,已無可觀,倒是背向嘉陵江而行,還是磁器口老居民的地盤,有些活生生的氣息,比如一家一戶的水表堆在街角。
出門晚了,上午的時間就更短,原路返回渝中區,第三站是洪崖洞,就是嘉陵江南岸的江邊,據說原來此處多吊腳樓,近年整體改造了,逐漸成為重慶的重要旅游區域。雖然不是真正的古跡,但好一大片仿舊的樓閣勾連在一起,足以形成一個小氣候,穿行其間真的有恍如隔世之感,可惜只是上四樓吃了一頓火鍋。邊吃火鍋,邊和小薛聊重慶,聽他說鄰居有一位書法老師(真是福氣,現在的都市里還有幾個能“寫”字的人),便讓兒子跟著學,從沒上學就開始,想讓淘氣的兒子能安靜地坐下來,雖說總是弄得到處是墨跡,但現在小家伙已經能夠像模像樣地寫字了,還被老師帶著四處去表演,言談中透出父親的驕傲。吃罷火鍋,我千恩萬謝地辭別了小薛(還是習慣一個人玩),然后直上十一樓,便是滄白路了,洪崖洞只要留待下次再細細地游了。
(渣滓洞)
(磁器口的建筑)
(洪崖洞一角)
(建興坡上的飯館)
(十八梯小飯館里蒸飯的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