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05-獨享重慶清晨
時間:2009-11-25 來源:fzflxx.com 作者: 我要糾錯
昨晚太累,睡得早(說早也是23:30左右了);早晨4點多就醒來了,之后斷斷續續的睡去,不深...碼頭的燈光,迷蒙的黃暈著;間或幾聲低低的汽笛,似乎有些遠;附近輪船經過的馬達聲,提醒著我,這是在船上....
6點半下樓,走進大堂,照例的簽字“外出安全自行負責”,領了登船牌,出了門,才發現雨還真不小...
樓下的保安,經過昨天幾次往返,和我都熟了,叮囑我趕在9點以前回來,末了加了一句:一個人要小心...都是陌生人,心上一陣溫暖...
順著臨時鋪就的登船道,下了船...拾級而上,穿過地道,上到朝天門廣場;整個碼頭還很安靜,大大小小十余只船,停靠江邊。行人不多,有也是扛了大包白色編織袋裝的行李匆匆趕路的人,看起來有些像農戶人家;也有些人就了行李,坐在路邊,是在等車吧...不知是外出,還是回家;這多少讓我記起,身在的這座城市,不但是中國的第四個直轄市,也是背負著數百萬農業人口的一個大區...
沿著朝天門食府下面一條上坡的馬路,徐步而前....
去到一個城市,總是喜歡在它醒來之前,留一些瞬間在眼里;白天的人聲鼎沸,夜里的燈紅酒綠,都遠去,呈現出的,常常是鉛華洗凈的真實和貼近...
這一刻的重慶,便讓我有了親近的感覺...整個城市還很安靜,籠罩在淡淡的雨霧中;腳下的路,緩緩急急的起伏著;依山而建的臨江高樓,若隱若現的遠處橋的輪廓,方方正正如格子般的老式白樓,終于讓我意識到,這是重慶,而不是任意一個其它的大都市...
店鋪大都還沒開;只有幾家賣早點的,熱氣騰騰的冷清著,老板老板娘站在門口,看著人就熱情的招呼一番...
素知交通流通地也絕不是一個城市的全部;心生一計,打車向學田灣的人民大禮堂去...只有5Km而已,這座在無數張明信片上以重慶地標方式出現的建筑,呈現在眼前...8點才開放,所以只能在腳下仰望一番...雖然只是遠觀,也可以看到碧綠的琉璃瓦屋頂,大紅的廊柱,重檐斗拱...
這座酷似天壇的建筑,曾經多少次迷惑過我的眼睛;今天得以親見,知道從此之后再也不會混淆;人民大禮堂的恢弘氣勢和天壇的皇家氣派完全是不同的畫面;它地勢高闊,5層挑樓,(比天壇還高出2層呢),又有寬大塔基為座,還有南、北二樓為翼,形成一個樓群的氣勢,中軸對稱的傳統結構,古樸而莊重,顯得樓群益發的宏大;,而周圍山邊綠樹掩映,又讓它多了幾分溫和。只是不知道,它和天壇,何為高低。
據說這座建筑以其鮮明的中國古建筑風格,被收錄入英國《比較建筑史》。
打車過來的路上,碰巧是位健談的司機;他說人民大禮堂和人民賓館是劉伯承、鄧小平、賀龍主事西南軍政委員會時,(解放后不久)為滿足重慶作為西南地區政、經、文中心的接待功能,而下令修建的; 模仿天壇風格,是取“國泰民安”之意。言語之間,似乎能看到當年意氣風發的劉鄧賀龍,要建設新重慶建設新中國的躊躇滿志。經過人民賓館時,還能感覺到從前很鄭重的官方氣息,灰色,不高,卻自有威嚴;只可惜幾人都沒有看到今日的重慶,即使鄧小平...
大禮堂腳下的廣場,大理石的臺階,碩大的綠植;很新,很干凈,很現代...對面的三峽博物館,還在修建...重慶該有一座上好的博物館,因為這實在是個有故事的城市。
廣場的廊檐下,幾個人在打太極拳;據說不下雨的時候,這里晨練晚練都是一派蔚然壯觀的場面。
挑了一個自認為有乾坤的方向,加快了步伐走去;果然,沒走多遠,眼前便出現了一段石板臺階蜿蜒而上...心里一下輕快起來;昨天特地問過駕駛員,哪里可以找到這樣的石階,回答都是現在少有了;沒想到真的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石階由整塊的石頭鋪就;長約1.2m;寬不過40cm;臺階依著山勢向上蜿蜒,不是一眼透底的直上;兩側居民的樓房,很舊;也是高低層次,錯落有致;感覺每幢建筑都十分開闊。當時在想,重慶多好,不像在平地上的城市,要刻意的去營造建筑物的層次和視線。抬頭看去,看到一個老婆婆在樓上的窗口...
清晨的小區,在雨霧中,別樣的安靜;我獨享著這段清靜。印象中,和類似臺階有關的重慶片子,總是分外熱鬧和生活的;兩旁該是平房,該有洗菜的阿婆,閑坐的大爺,還有自行車的叮叮當當....
上行大約100多米,眼前又是一亮...綠樹掩映的林蔭道,陡陡的向下延伸;左側是臨時的工棚,早起的老人在賣著蔬菜、水果、油鹽醬醋什么的;右側是居民樓。留心了一下路牌,是“人民支路”。
一樣的安靜;馬路不寬,來回2車道而已;這樣也好,襯得兩旁的梧桐樹愈發的濃密。想起衡山路的林蔭;和這里的起伏比較起來,怎么感覺衡山路像一幅盆景似的,連同紅燈綠影...
經過一座樓,看到一個小攤;原來只是一個中年女人用一把傘撐起的一個早點攤。要了一碗油茶。只見她非常利索的把各種調料,用小勺子輕輕一挑,便飛進碗里。好多種調料,可是現在只能記起有芝麻,鹽,香菜,味精,和辣椒;(味精她挑了2次;剛好我不是太喜歡太多味精的人,不過想著要原汁原味,也就沒有做聲);接著,她在一個大鍋里,舀了一勺白白如漿糊的東西,她說是米羹;之后,她又往我碗里倒了一些短短的油炸的面棍兒,讓我拌了吃;她叫這面棍兒馓子;不過我印象當中馓子是一卷一卷像云的東西。入了口,咸鮮可口,暖暖的細細的米羹,和了脆脆的馓子,嚼起來很有意思。不是太辣;吃完之后,起身行路,舌尖點點的麻味,很舒服;吸了一口氣,舌尖立時很清涼的感覺...
這是很陡的一段坡,下著雨的路,顯得有些滑...我在人行道上很小心的走著;惟恐摔倒;心里想著,不知道老年人怎么走這段路呢...說真的,走得有些戰戰兢兢的...身邊有行人迎面而過,上坡總歸簡單些;于是想,本地人該不會這樣誠惶誠恐的走路吧;便回頭去找有沒有下行的人...好在回頭觀察一下,立時知道了秘訣;原來這樣的下坡路,是不該像我這般直挺挺的下腳的;如果膝蓋趁勢略做彎曲,便有一個緩沖了;心里很得意發現了秘笈,腳下輕快起來,甚至感覺到些許節奏...正高興的時候,膝蓋彎得過度了吧,險些滑倒...終是自救成功,沒有失足...
打算走過這條馬路就打車往回趕,快到盡頭時,看到迎面駛來一輛空車。有心再次欣賞一下重慶高級車手的絕技,便在坡道上招他過來。正上坡的他,立刻減速、順車掉頭,隨即在我.身邊嘎然停穩,正正好好,我不必多走一步路。整個動作如行云流水,絕不拖泥帶水。
回程的路上閑聊著重慶的房價。他說江邊、解放碑附近的房子巳經4000,而市內普通均價還在2500左右。江邊的新樓,大多是高層,據說是香港集團投資的。外墻瓷磚都是灰白、土黃一類的顏色,怎么看都不像新的,反倒像己經經歷了多年風雨洗禮似的。不過這次重慶給我整個的印像是有些暗、并不鮮亮,不知是不是下雨的緣故。
告別了司機,也告別了這一個淅淅瀝瀝的重慶早晨,卻暗暗的留了一段獨自偷歡似的欣喜在心底...
6點半下樓,走進大堂,照例的簽字“外出安全自行負責”,領了登船牌,出了門,才發現雨還真不小...
樓下的保安,經過昨天幾次往返,和我都熟了,叮囑我趕在9點以前回來,末了加了一句:一個人要小心...都是陌生人,心上一陣溫暖...
順著臨時鋪就的登船道,下了船...拾級而上,穿過地道,上到朝天門廣場;整個碼頭還很安靜,大大小小十余只船,停靠江邊。行人不多,有也是扛了大包白色編織袋裝的行李匆匆趕路的人,看起來有些像農戶人家;也有些人就了行李,坐在路邊,是在等車吧...不知是外出,還是回家;這多少讓我記起,身在的這座城市,不但是中國的第四個直轄市,也是背負著數百萬農業人口的一個大區...
沿著朝天門食府下面一條上坡的馬路,徐步而前....
去到一個城市,總是喜歡在它醒來之前,留一些瞬間在眼里;白天的人聲鼎沸,夜里的燈紅酒綠,都遠去,呈現出的,常常是鉛華洗凈的真實和貼近...
這一刻的重慶,便讓我有了親近的感覺...整個城市還很安靜,籠罩在淡淡的雨霧中;腳下的路,緩緩急急的起伏著;依山而建的臨江高樓,若隱若現的遠處橋的輪廓,方方正正如格子般的老式白樓,終于讓我意識到,這是重慶,而不是任意一個其它的大都市...
店鋪大都還沒開;只有幾家賣早點的,熱氣騰騰的冷清著,老板老板娘站在門口,看著人就熱情的招呼一番...
素知交通流通地也絕不是一個城市的全部;心生一計,打車向學田灣的人民大禮堂去...只有5Km而已,這座在無數張明信片上以重慶地標方式出現的建筑,呈現在眼前...8點才開放,所以只能在腳下仰望一番...雖然只是遠觀,也可以看到碧綠的琉璃瓦屋頂,大紅的廊柱,重檐斗拱...
這座酷似天壇的建筑,曾經多少次迷惑過我的眼睛;今天得以親見,知道從此之后再也不會混淆;人民大禮堂的恢弘氣勢和天壇的皇家氣派完全是不同的畫面;它地勢高闊,5層挑樓,(比天壇還高出2層呢),又有寬大塔基為座,還有南、北二樓為翼,形成一個樓群的氣勢,中軸對稱的傳統結構,古樸而莊重,顯得樓群益發的宏大;,而周圍山邊綠樹掩映,又讓它多了幾分溫和。只是不知道,它和天壇,何為高低。
據說這座建筑以其鮮明的中國古建筑風格,被收錄入英國《比較建筑史》。
打車過來的路上,碰巧是位健談的司機;他說人民大禮堂和人民賓館是劉伯承、鄧小平、賀龍主事西南軍政委員會時,(解放后不久)為滿足重慶作為西南地區政、經、文中心的接待功能,而下令修建的; 模仿天壇風格,是取“國泰民安”之意。言語之間,似乎能看到當年意氣風發的劉鄧賀龍,要建設新重慶建設新中國的躊躇滿志。經過人民賓館時,還能感覺到從前很鄭重的官方氣息,灰色,不高,卻自有威嚴;只可惜幾人都沒有看到今日的重慶,即使鄧小平...
大禮堂腳下的廣場,大理石的臺階,碩大的綠植;很新,很干凈,很現代...對面的三峽博物館,還在修建...重慶該有一座上好的博物館,因為這實在是個有故事的城市。
廣場的廊檐下,幾個人在打太極拳;據說不下雨的時候,這里晨練晚練都是一派蔚然壯觀的場面。
挑了一個自認為有乾坤的方向,加快了步伐走去;果然,沒走多遠,眼前便出現了一段石板臺階蜿蜒而上...心里一下輕快起來;昨天特地問過駕駛員,哪里可以找到這樣的石階,回答都是現在少有了;沒想到真的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石階由整塊的石頭鋪就;長約1.2m;寬不過40cm;臺階依著山勢向上蜿蜒,不是一眼透底的直上;兩側居民的樓房,很舊;也是高低層次,錯落有致;感覺每幢建筑都十分開闊。當時在想,重慶多好,不像在平地上的城市,要刻意的去營造建筑物的層次和視線。抬頭看去,看到一個老婆婆在樓上的窗口...
清晨的小區,在雨霧中,別樣的安靜;我獨享著這段清靜。印象中,和類似臺階有關的重慶片子,總是分外熱鬧和生活的;兩旁該是平房,該有洗菜的阿婆,閑坐的大爺,還有自行車的叮叮當當....
上行大約100多米,眼前又是一亮...綠樹掩映的林蔭道,陡陡的向下延伸;左側是臨時的工棚,早起的老人在賣著蔬菜、水果、油鹽醬醋什么的;右側是居民樓。留心了一下路牌,是“人民支路”。
一樣的安靜;馬路不寬,來回2車道而已;這樣也好,襯得兩旁的梧桐樹愈發的濃密。想起衡山路的林蔭;和這里的起伏比較起來,怎么感覺衡山路像一幅盆景似的,連同紅燈綠影...
經過一座樓,看到一個小攤;原來只是一個中年女人用一把傘撐起的一個早點攤。要了一碗油茶。只見她非常利索的把各種調料,用小勺子輕輕一挑,便飛進碗里。好多種調料,可是現在只能記起有芝麻,鹽,香菜,味精,和辣椒;(味精她挑了2次;剛好我不是太喜歡太多味精的人,不過想著要原汁原味,也就沒有做聲);接著,她在一個大鍋里,舀了一勺白白如漿糊的東西,她說是米羹;之后,她又往我碗里倒了一些短短的油炸的面棍兒,讓我拌了吃;她叫這面棍兒馓子;不過我印象當中馓子是一卷一卷像云的東西。入了口,咸鮮可口,暖暖的細細的米羹,和了脆脆的馓子,嚼起來很有意思。不是太辣;吃完之后,起身行路,舌尖點點的麻味,很舒服;吸了一口氣,舌尖立時很清涼的感覺...
這是很陡的一段坡,下著雨的路,顯得有些滑...我在人行道上很小心的走著;惟恐摔倒;心里想著,不知道老年人怎么走這段路呢...說真的,走得有些戰戰兢兢的...身邊有行人迎面而過,上坡總歸簡單些;于是想,本地人該不會這樣誠惶誠恐的走路吧;便回頭去找有沒有下行的人...好在回頭觀察一下,立時知道了秘訣;原來這樣的下坡路,是不該像我這般直挺挺的下腳的;如果膝蓋趁勢略做彎曲,便有一個緩沖了;心里很得意發現了秘笈,腳下輕快起來,甚至感覺到些許節奏...正高興的時候,膝蓋彎得過度了吧,險些滑倒...終是自救成功,沒有失足...
打算走過這條馬路就打車往回趕,快到盡頭時,看到迎面駛來一輛空車。有心再次欣賞一下重慶高級車手的絕技,便在坡道上招他過來。正上坡的他,立刻減速、順車掉頭,隨即在我.身邊嘎然停穩,正正好好,我不必多走一步路。整個動作如行云流水,絕不拖泥帶水。
回程的路上閑聊著重慶的房價。他說江邊、解放碑附近的房子巳經4000,而市內普通均價還在2500左右。江邊的新樓,大多是高層,據說是香港集團投資的。外墻瓷磚都是灰白、土黃一類的顏色,怎么看都不像新的,反倒像己經經歷了多年風雨洗禮似的。不過這次重慶給我整個的印像是有些暗、并不鮮亮,不知是不是下雨的緣故。
告別了司機,也告別了這一個淅淅瀝瀝的重慶早晨,卻暗暗的留了一段獨自偷歡似的欣喜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