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口縣情概況
重慶城口簡介

時間:2022-04-26  來源:城口縣檔案館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城口縣地處大巴山南麓,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渝、川、陜三。ㄊ校┙唤缣,處于北緯31°37′— 32°12′,東經108°15′— 109°16′。全縣東西長96公里,南北寬66公里,轄區面積 3289.088平方公里。東與陜西省鎮坪、平利等縣毗鄰,西與四川省宣漢、萬源等縣(市)相交,南與重慶市開縣、巫溪等縣接壤,北與陜西嵐皋、紫陽等縣相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清道光二年(1822年)始設城口廳,民國2年改廳為縣。因踞三省門名“城”、扼四方咽喉稱“口”而得名。2020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25.11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3.26萬人,女性人口11.85萬人(公安年報數),轄2個街道23個鄉鎮204個村(社區),先后獲得“中國生態氣候明珠、中國老年人宜居宜游縣、大中華最佳綠色生態旅游名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中國錢棍舞之鄉、中國天然富硒農產品之鄉、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全國蜂業優秀之鄉、全國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明顯縣、全國信訪三無縣”等稱號。

城口歷史沿革

城口縣地處大巴山南麓,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渝、川、陜三。ㄊ校┙唤缣,  處于北緯 31°37′— 32°12′,東經108°15′— 109°16′。全縣東西長96公里,南北寬66公里,轄區面積  3289.088平方公里。東與陜西省鎮坪、平利等縣毗鄰,西與四川省宣漢、萬源等縣(市)相交,南與重慶市開縣、巫溪等縣接壤,北與陜西嵐皋、紫陽等縣相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清道光二年(1822年)始設城口廳,民國2年改廳為縣。因踞三省門戶名“城”、扼四方咽喉稱“口”而得名。2020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25.11萬人,轄2個街道23個鄉鎮204個村(社區),其中,男性人口13.26萬人,女性人口11.85萬人(公安年報數)。縣人民政府駐地葛城街道。

城口屬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境內溝壑縱橫、地形地貌復雜,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城口屬四川盆地亞熱帶山地氣候,系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足、四季分明。總體森林覆蓋率65.3%、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和縣城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長期保持重慶市第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是全國首批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擁有全國唯一“中國生態氣候明珠”、西部唯一“中國老年人宜居宜游縣”等榮譽稱號。九重山被列為“重慶最美的森林”,黃安壩被列為“重慶最美的草地”,亢谷被評為“魅力鄉村旅游目的地”,九重山、黃安壩、夜雨湖被評為“自然美景旅游目的地”,明中鄉千年銀杏樹被命名為“重慶市森林旅游——十大樹王”旅游形象代言樹。
城口是重慶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縣、區、鄉、村各級蘇維埃政權的革命老區縣,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碑被確定為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紅軍戰場遺址被列入重慶市重點建設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城口紅色之旅”被確定為重慶市組織推廣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一、古代時期
城口秦屬巴郡。
漢屬巴郡宕渠縣。東漢和帝時析宕渠之東置宣漢縣,屬巴郡宣漢縣。
蜀屬巴西宣漢縣。
晉屬巴西宣漢縣。東晉恭帝時析宣漢東北部置東關縣,屬晉昌郡東關縣。
宋屬晉昌郡東關縣。
齊屬晉昌郡東關縣。
梁屬南晉郡東關縣。
西魏屬南并州南晉郡東關縣。
周屬南并州永昌郡宣漢縣(省東關入宣漢,改南晉郡為永昌郡)。
隋屬并州通川郡宣漢縣。
唐武德初年屬南并州通川郡東關縣,貞觀元年起屬達州通川郡宣漢縣。
五代·蜀屬達州通川郡宣漢縣?h境東北設通明院專司催科賦稅。
宋屬達州通川郡通明院。南宋紹興中期起屬達州通川郡通明縣(紹興中期在明通院地增設通明縣)。
元屬達州通川郡通明縣。元二十二年(1285年)省永穆、東鄉、通明三縣,屬達州新寧縣。
明屬達州太平縣,明正德十年(1515年)割東鄉縣之太平里置?h境設明通巡檢司。城口設理民府。
清屬四川省川東道太平縣。嘉慶七年(1802年)太平縣升縣為廳,城口設經歷署。
清道光二年(1822年)設城口廳(割太平廳之七、八、九保置,太平復為縣),屬四川綏定府。第七保設十甲,一甲:復興場、太和場。二甲:木瓜壩、小河口。三甲:龍潭河、羊耳壩。四甲:老鴉口、倉平口。五甲:嵐溪河。六甲:中壩子、高觀寺。七甲:石溪河、袁家塝。八甲:上八甲望鄉壩、水口場;下八甲修溪壩、菜子壩。九甲:長連溪、服龍溪。十甲:茅坪、棉沙窩。第八保設六甲,一甲:明通井、大塘口。二甲:了子口、桃園。三甲:漢昌河、雞鳴寺。四甲:咸吉寺、蒙蒙溪。五甲:周溪河、余家坪。六甲:雙河口、中溪河。第九保設六甲,一甲:坪壩、黃溪河。二甲:廟壩、泰山廟。三甲:羅江、高坪坎。四甲:岔溪河、千江河。五甲:冉家壩、后裕河。六甲:高頭壩、方斗坪。
二、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改城口廳為城口縣,屬川東道綏定府。改保甲牌戶制為區鄉保甲制,將清時的3保22甲依方位改為東西南北中5區15鄉團,鄉團以下設保、甲。東區:修溪鄉團、高望鄉團、菜子壩鄉團。南區:明通鄉團、雞咸鄉團、了子鄉團、蒙蒙溪鄉團。西區:冉高鄉團、坪壩鄉團、廟壩鄉團、雙河口鄉團。北區:羊耳壩鄉團、老鴉鄉團、嵐溪鄉團。中區:復木鄉團。
民國八年(1919年)四川軍閥割據,防區制形成,城口縣屬顏德基駐防區。
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劉存厚駐防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結束防區制實行新縣制,城口縣屬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公署設萬縣。改方位區為序號區,原鄉團改為聯保,區管聯保。城口設置3個區,轄15聯保。第一區(縣府附區):復木聯保、羊耳壩聯保、老鴉口聯保、了子聯保、明通聯保、雞咸聯保。第二區(丙種):嵐溪聯保、修溪聯保、高望聯保、蒙蒙溪聯保、菜子壩聯保。第三區(乙種):坪壩聯保、冉高聯保、雙河口聯保、廟壩聯保。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整編,雞咸聯保分劃為雞鳴聯保、咸吉聯保;高望聯保分劃為高觀聯保、望鄉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實行新縣制,仍設3區,改17聯保為7鄉1特編保。第一區:復木鄉、老嵐鄉、坪高鄉(轄原復木、羊耳壩、老鴉口、嵐溪、坪壩、冉高6個聯保)。第二區:修菜鄉、望鄉特編保(轄原修溪、菜子壩、高觀寺、望鄉壩4個聯保)。第三區:明咸鄉、了蒙鄉、廟雙鄉(轄原明通、雞鳴、咸吉、了子、蒙蒙溪、廟壩、雙河口7個聯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調整7鄉1特編扣為9鄉1鎮。第一區:復木鎮、老嵐鄉、坪壩鄉、冉高鄉。第二區:修溪鄉、菜蒙鄉、高望鄉。第三區:廟雙鄉、了明鄉、雞咸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了明鄉分劃為明德、明通兩鄉,全縣為10鄉1鎮。當年復木鎮改為復興鎮、老嵐鄉改為北屏鄉、冉高鄉改為人和鄉、修溪鄉改為修齊鄉、菜蒙鄉改為治平鄉、廟雙鄉改為崇德鄉。
三、蘇區時期(1933年至1935年3月)
    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解放萬源縣東北部,于大竹河建置城口縣,屬川陜省蘇維埃綏定道(又名川東道)。1934年5月解放城口縣城(今葛城街道),同年9月15日在大竹河召開第一次蘇維埃(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成立城口縣蘇維埃政府,選舉了革命法庭,建立了游擊大隊,設立了政治處、經理處、醫務所、兒童團等。蘇區城口縣轄5區――大竹區、白果區、冉家區、坪壩區、廟壩區。1935年1月紅軍撤離城口長征北上,3月蘇維埃政府工作結束。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49年12月13日城口縣和平解放,成立城口縣人民政府,隸屬四川省萬縣專區專員公署。劃為4區,設1鎮11鄉。第一區:復興鎮、北屏鄉、修齊鄉。第二區:治平鄉、高望鄉、東安鄉。第三區:明德鄉、明通鄉、咸宜鄉。第四區:崇德鄉、坪壩鄉、人和鄉。
1950年4月劃治平鄉一部分建明中鄉,9月劃北屏鄉一部分建嵐溪鄉,全縣區鄉劃分為:第一區:復興鎮、北屏鄉、嵐溪鄉、修齊鄉。第二區:治平鄉、明中鄉、高望鄉、東安鄉。第三區:明德鄉、明通鄉、咸宜鄉。第四區:崇德鄉、坪壩鄉、人和鄉。
1952年6月全縣劃為6區,轄1鎮13鄉。明德鄉改為了子鄉,高望鄉改為高觀鄉。第一區:復興鎮、北屏鄉、嵐溪鄉。第二區:人和鄉。第三區:崇德鄉、坪壩鄉。第四區:了子鄉、明通鄉、咸宜鄉。第五區:修齊鄉、治平鄉、明中鄉。第六區:高觀鄉、東安鄉。
1953年3月改大鄉為小鄉,全縣劃為8區55鄉。第一區:復興鄉、柳楊鄉、和平鄉、太山鄉、覃家鄉、龍潭鄉、龍門鄉、倉坪鄉、四坪鄉、箭竹鄉。第二區:黃溪鄉、新民鄉、高楠鄉、左嵐鄉。第三區:軍山鄉、明月鄉、坪壩鄉、新嶺鄉、沿河鄉。第四區:洛陽鄉、明德鄉、雪沱鄉、茶園鄉、明通鄉、高塘鄉、周溪鄉、西河鄉、雞鳴鄉、青龍鄉、咸宜鄉。第五區:長連鄉、嵐河鄉、嵐溪鄉、石坊鄉、杉木鄉。第六區:高觀鄉、興隆鄉、白巖鄉、洛陽鄉、東河鄉、密水鄉、德安鄉、亢河鄉。第七區:羅江鄉、崇德鄉、中河鄉、田壩鄉、雙河鄉、磨溪鄉。第八區:紅花鄉、楊家壩鄉、菜子壩鄉、蒙蒙溪鄉、龍門鄉、燕麥鄉。
1954年2月部分鄉再改小,全縣設8區95鄉。原第七區與第八區序號互換。第一區:復興鄉、棉沙鄉、和平鄉、茅坪鄉、太山鄉、高燕鄉、七雁鄉、龍潭鄉、龍田鄉、田壩鄉、龍安鄉、北屏鄉、太平鄉、普同鄉、瑜坪鄉、五里鄉、箭竹鄉。第二區:長嶺鄉、黃溪鄉、鑰匙鄉、左岸鄉、黃柏鄉、南桂鄉、新民鄉、高楠鄉、左嵐鄉、新樅鄉。第三區:軍山鄉、明月鄉、坪壩鄉、新坪鄉、新嶺鄉、文源鄉、沿河鄉。第四區:洛陽鄉、騎龍鄉、了子鄉、雪沱鄉、新開鄉、桃園鄉、茶園鄉、泥金鄉、明通鄉、高塘鄉、三元鄉、周溪鄉、新生鄉、西河鄉、雞鳴鄉、青龍鄉、雙龍鄉、咸宜鄉、環流鄉。第五區:長連鄉、修齊鄉、嵐河鄉、天星鄉、嵐溪鄉、長安鄉、石坊鄉、石河鄉、杉木鄉。第六區:高觀鄉、興隆鄉、白巖鄉、太平鄉、洛陽鄉、河魚鄉、東河鄉、黃溪鄉、密水鄉、正河鄉、德安鄉、亢河鄉。第七區:紅花鄉、楊家壩鄉、菜子壩鄉、和平鄉、蒙蒙溪鄉、明月鄉、中山鄉、龍門鄉、四合鄉、燕麥鄉。第八區:羅江鄉、興隆鄉、廟壩鄉、保華鄉、中河鄉、田壩鄉、雙河鄉、八臺鄉、磨溪鄉、余坪鄉。
1956年11月由序號區改地名區。第一區改為新城區,第二區改為巴山區,第三區改為坪壩區,第四區改為明通區,第五區改為修齊區,第六區改為高望區,第七區改為菜蒙區,第八區改為廟雙區。各區所轄范圍不變,95小鄉合并為1鎮39鄉(復興鄉改為復興鎮)。新城區:復興鎮、棉沙鄉、和平鄉、高燕鄉、龍田鄉、北屏鄉、瑜坪鄉、箭竹鄉。巴山區:黃溪鄉、新民鄉、高楠鄉、左嵐鄉。坪壩區:明月鄉、坪壩鄉、沿河鄉。明通區:桃園鄉、了子鄉、明通鄉、周溪鄉、雞鳴鄉、咸宜鄉。修齊區:長連鄉、修齊鄉、嵐溪鄉、石坊鄉。高望區:高觀鄉、太平鄉、河魚鄉、黃溪鄉、密水鄉、亢河鄉。菜蒙區:紅花鄉、厚坪鄉、治平鄉、蒙蒙溪鄉、燕麥鄉。廟雙區:廟壩鄉、中河鄉、雙河鄉、余坪鄉。
1958年9月全縣實行“公社化”,鄉改人民公社,原1鎮39鄉劃為34個公社。全縣改為6區,廟雙、坪壩兩區合并為坪壩區,菜蒙、修齊兩區合并為修齊區,其余4區不變。新城區:復興公社、高燕公社、龍田公社、北屏公社、瑜坪公社、箭竹公社。巴山區:黃溪公社、新民公社、高楠公社、左嵐公社。坪壩區:明月公社、坪壩公社、沿河公社、廟壩公社、中河公社、雙河公社、余坪公社。明通區:桃園公社、了子公社、明通公社、周溪公社、雞鳴公社、咸宜公社。修齊區:修齊公社、嵐溪公社、石坊公社、花坪公社、治平公社、明中公社、燕麥公社。高望區:高觀公社、太平公社、河魚公社、東安公社。
1961年4月由6區改還8區,坪壩區還原為坪壩、廟壩兩區,修齊區還原為修齊、菜蒙兩區。全縣共40個公社。復興公社劃出部分成立新城公社,左嵐劃出一部分成立后裕公社,中河劃出一部分成立田壩公社,廟壩劃出一部分成立羅江公社,花坪分為紅花、厚坪兩個公社,東安分為東安、興隆兩個公社。新城區7個公社:新城、復興、高燕、龍田、北屏、瑜坪、箭竹。巴山區5個公社:黃溪、新民、高楠、左嵐、后裕。坪壩區3個公社:明月、坪壩、沿河。明通區6個公社:桃園、了子、明通、周溪、雞鳴、咸宜。修齊區3個公社:修齊、嵐溪、石坊。高望區5個公社:高觀、太平、河魚、興隆、東安。菜蒙區5個公社:紅花、厚坪、治平、明中、燕麥。廟雙區6個公社:廟壩、羅江、田壩、中河、雙河、余坪。
1961年12月劃出太平公社一部分增設白巖公社,屬高望區。
1962年4月劃出修齊公社一部分增設杉木公社,屬修齊區。全縣8區42公社。
1968年,改城口縣人民政府為城口縣革命委員會,屬四川省革命委員會萬縣專區專員公署。
1981年1月新城公社改為城關鎮,升格為區級。7月萬縣地區行政公署以“萬署通(1981)1號”通告對全地區129年區、鎮、公社予以更名,城口更名9處:原城關鎮改為葛城鎮,復興公社改為棉沙公社,瑜坪公社改為箭嶺公社,新民公社改為新樅公社,嵐溪公社改為嵐天公社,興隆公社改為黃安公社,太平公社改為渭河公社,田壩公社改為白芷公社,中河公社改為中溪公社。9月撤銷城口縣革命委員會,恢復城口縣人民政府,屬四川省萬縣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1984年所有公社更改為鄉名,區劃不變,全縣轄8區1鎮41鄉直至1991年。各區、鎮、鄉劃分為:葛城鎮轄葛城鎮5個地段5個居民委員會。新城區轄棉沙鄉、高燕鄉、龍田鄉、北屏鄉、箭嶺鄉、箭竹鄉。巴山區轄黃溪鄉、新樅鄉、高楠鄉、左嵐鄉、后裕鄉。坪壩區轄明月鄉、坪壩鄉、沿河鄉。明通區轄桃園鄉、蓼子鄉、明通鄉、周溪鄉、雞鳴鄉、咸宜鄉。修齊區轄修齊鄉、杉木鄉、嵐天鄉、石坊鄉。高望區轄高觀鄉、白巖鄉、渭河鄉、東安鄉、河魚鄉、黃安鄉。菜蒙區轄紅花鄉、厚坪鄉、治平鄉、明中鄉、燕麥鄉。廟雙區轄廟壩鄉、羅江鄉、白芷鄉、中溪鄉、雙河鄉、余坪鄉。
1992年10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原菜蒙區公所,原明中、燕麥兩鄉劃歸明通區公所管轄,原治平、厚坪、紅花3個鄉劃歸修齊區公所管轄,原白巖鄉撤并到高觀鄉。同時,原坪壩、明通、修齊、高觀、廟壩等5個鄉撤建為鄉級鎮。全縣轄7區6鎮35鄉。12月撤銷萬縣地區行政公署,改建萬縣市(地級市),城口縣仍屬四川省萬縣市管轄。
1992年城口縣行政區劃基本情況表

區(鎮)鄉
名稱
所轄居委會、村 備注
葛城鎮 土城居委會、杏子園居委會、河街居委會、上場口居委會、太河場居委會、太和村、環城村




新城區

棉沙鄉
柳楊村、東方紅村、棉沙村、季隆村、陽坪村、柿坪村、廟埡村、金安村、茅坪村、和平村、興合村、友誼村、三合村、紅坪村
高燕鄉 來鳳村、大園村、青山村、紅農村、長田村、五峰村、河岸村、坪原村、泰山村
龍田鄉 中河村、四灣村、倉房村、中安村、田壩村、快樂村、龍河村、長茅村、衛星村
箭嶺鄉 紅寶村、獅嶺村、團堡村、豐足村、平果村
箭竹鄉 金竹村、五里村、西河村、聯豐村、
北屏鄉 北屏村、安樂村、農安村、倉坪村、太平村、松柏村、茶坪村、金坪村、月峰村、雙河村




巴山區
新樅鄉 大田村、大灣村、垱山村、立新村、洞灣村、大屋村、民主村、民生村、岸云村、元壩村
黃溪鄉 黃溪村、新嶺村、奮發村、小河村、農民村、回灣村、大聯村、努力村、新坪村、聯盟村、坪上村、長嶺村、龍王村
高楠鄉 團結村、丁安村、高星村、天福村、嶺楠村、黃泥村、禾灣村、方斗村
左嵐鄉 星火村、奮斗村、先鋒村、幸福村、大壩村、齊心村、解放村
后裕鄉 窯堡村、左岸村、勝利村、沿河村、東林村、大峰村


坪壩區

坪壩鎮
議學村、五星村、官田村、豐華村、樂園村、新華村、光明村、聚馬村、紅口村、躍進村、永安村、永興村、前進村、新安村、瓦房村
明月鄉 愛國村、豐收村、西溝村、大埡村、新軍村、桂花村、涼橋村、明星村、指路村、光榮村、紅軍村、紅合村
沿河鄉 八一村、合力村、高峰村、平興村、光華村、聯坪村、中壩村、文安村、文峰村、紅巖村


明通區
明通鎮 明井村、樂山村、平安村、長虹村、白臺村、泥坑壩村、陳埡村、田灣村、金麓村、鄭坪村、金山村、龍泉村、紅燕村
桃園鄉 穴沱村、菜坪村、中心村、莊房村、金泰村、桃花村、昝壩村、茶林村、當陽村、新開村
蓼子鄉 魚河村、長房村、長園村、明安村、蓮花村、落陽村、騎龍村、天池村、天坪村、梨坪村
明中鄉 利興村、雙坪村、童關村、龍門村、萬金村、九池村、木瓜村、中山村
雞鳴鄉 雞鳴村、茶嶺村、燈坪村、梁坪村、萬坪村、祝安村、羅坪村、金龍村、青巖村、田坪村、大塘村、風坪村、雙鄰村
咸宜鄉 咸宜村、青龍村、中鹿村、新壩村、環流村、大坪村、雙豐村、葛藤村、香爐村、新坡村、李坪村、雙橋村、明月村
周溪鄉 大塝村、龍寨村、杉木村、回龍村、涼風村、龍潭村、迎豐村、九龍村、鹿坪村、三元村、青坪村
燕麥鄉 燕麥村、康家灣村、馬家坪村、柳家壩村、云盤村、四合村


修齊區

修齊鎮
修齊村、淡坪村、鳳凰村、云山村、民福村、高陽村、茶豐村、花坪村、長連村、白果村、槐花村、嵐河村、東河村、大山村、仁橋村、茶園村
杉木鄉 田心村、升東村、石筍村、大興村、茯苓村、金華村
嵐天鄉 嵐溪村、天橋村、月坪村、紅岸村、長安村、中云村、雙灣村、
石坊鄉 香坪村、石河村、紅籽村、枇杷村、石坊村、家園村、寨坡村
厚坪鄉 青峰村、云峰村、興峰村、龍盤村、小堰村、廟坪村、大堰村、白鶴村
治平鄉 新光村、新紅村、小林村、陽合村、新橋村、新勝村、永益村、新生村、石竹村、巖灣村
紅花鄉 熊竹村、紅花村、紅光村、紅日村、印紅村、紅色村、麻柳村

高望區
高觀鎮 蒲池村、高觀村、三星村、新鴿村、橋坪村、金洪村、健康村、茨竹村、復興村、絲禮村、白巖村
河魚鄉 河魚村、紅星村、正雙村、平溪村、萬星村、木魚村、大店村、畜牧村、高洪村
渭河鄉 東升村、渭溪村、東紅村、雙竹村、青河村、天燈村、安臺村
東安鄉 仁河村、鮮花村、雙壩村、金獅村、沙灣村、齊華村、新建村、大樹村、朝陽村、望鄉村、新田村、黃金村、德安村
黃安鄉 金燕村、花臺村、六合村、燕河村

廟雙區
廟壩鎮 廟壩村、玖紅村、巖峰村、同心村、寶華村、石橋村、新民村、關口村、紅山村、中坪村、草塘村、黃桷村
羅江鄉 排山村、南坪村、高坪村、玉坪村、羅江村、方聯村、興隆村、香樹村、金城村
白芷鄉 硝水壩村、分水埡村、厚樸園村、國豐村
雙河鄉 東坪村、雙流村、陳心村、原坪村、竹園村、花園村、紅灣村、天星村、龍坪村
余坪鄉 余坪村、永勝村、店坪村、曾坪村、永紅村、堰坪村、柳河村
中溪鄉 迎紅村、安坪村、柏樹村、柏坡村、中溪村、向陽村
合計 7區6鎮35鄉371村5個居委會
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5次會議審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成立,城口縣隨萬縣市劃入重慶。 1998年2月20日城口縣劃歸重慶市直管。                          
2001年2月,經重慶市政府批準,原縣派出機構7個區公所全部撤銷,各鄉鎮政府由縣直管。同年11月,原箭嶺、箭竹兩鄉合并到龍田鄉,中溪鄉并入沿河鄉,燕麥鄉并入明中鄉,杉木鄉并入修齊鎮,紅花鄉并入厚坪鄉,黃安鄉并入東安鄉,白芷、余坪兩鄉并入雙河鄉,同時原棉沙鄉改建制為棉沙鎮,新樅鄉改為巴山鎮,全縣由原來的6鎮35鄉調整為8鎮24鄉,原371個村合并為258個村,2707個村民小組合并為1765個村民小組。劃分如下:葛城鎮、棉沙鎮、修齊鎮、高觀鎮、坪壩鎮、廟壩鎮、明通鎮、巴山鎮、高燕鄉、龍田鄉、北屏鄉、黃溪鄉、左嵐鄉、后裕鄉、高楠鄉、沿河鄉、明月鄉、雞鳴鄉、咸宜鄉、明中鄉、周溪鄉、蓼子鄉、桃園鄉、嵐天鄉、石坊鄉、厚坪鄉、治平鄉、河魚鄉、渭河鄉、東安鄉、羅江鄉、雙河鄉。
2004年9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原棉沙鎮并入葛城鎮,黃溪鄉并入巴山鎮,后裕鄉并入左嵐鄉,明月鄉并入高燕鄉,桃園鄉并入蓼子鄉,石坊鄉并入修齊鎮,渭河鄉并入高觀鎮,羅江鄉并入廟壩鎮,全縣轄7鎮17鄉。同時,將原258個村合并為188個行政村,1765個村民小組合并為1298個;14個居委會、48個居民小組、2個蔬菜隊調整劃分為6個社區、9個居委會、70個居民小組。
2005年城口縣行政區劃基本情況表
鄉鎮名稱 幅員面積
(平方千米)
所轄社區、村 備注
葛城鎮 74.94 東大街社區、南大街社區、北大街社區、河街社區、柳陽社區、太和社區、東方紅一村、東方紅二村、棉沙村、廟埡村、茅坪村、陽坪村、柿坪村、紅坪村、友誼村、和平村
修齊鎮 170.3 茶豐村、花坪村、淡坪村、白果村、嵐山村、仁橋村、東河村、家園村、枇杷村、香坪村、興華村
高觀鎮 130 高觀村、蒲池村、雙竹村、施禮村、白巖村、茨竹村、復興村、渭溪村、東升村、東紅村
坪壩鎮 57 光明村、聚馬村、新華村、豐田村、議學村、瓦房村、前進村、三灣村
廟壩鎮 158.5 廟壩村、紅巖村、石興村、關內村、天保村、排山村、南坪村、羅江村、興隆村、香溪村
明通鎮 82 大塘村、金六村、龍泉村、樂山村、平安村、白臺村
巴山鎮 125.4 元壩村、民生村、立新村、新嶺村、農民村、黃溪村、努力村、聯盟村、坪上村、龍王村
龍田鄉 231 中安村、倉房村、四灣村、團堡村、長茅村、衛星村、聯豐村、五里村
雙河鄉 173.8 雙流村、竹園村、天星村、柳河村、余坪村、永紅村、厚樸園村、硝水壩村、墊坪村
高燕鄉 136 泰山村、河岸村、來鳳村、紅軍村、青山村、星光村、坪原村、涼橋村、大園村、新軍村、五峰村、長田村、西溝村、國豐村
北屏鄉 142 松柏村、金龍村、安樂村、蒼坪村、北屏村、太坪村、月峰村
高楠鄉 112.3 丁安村、團結村、嶺楠村、方斗村、黃河村
左嵐鄉 80.8 幸福村、大壩村、齊心村、左岸村、勝利村、東風村
沿河鄉 114.56 柏樹村、紅巖村、聯坪村、文豐村、迎紅村、北坡村
雞鳴鄉 89 金巖村、雙坪村、燈梁村、茶坪村、祝樂村
咸宜鄉 131 青龍村、中六村、環流村、明月村、雙豐村、李坪村
周溪鄉 117 雙龍村、涼風村、龍豐村、六坪村、三元村、青坪村、大塝村
蓼子鄉 151 長園村、長灣村、民安村、騎龍村、天池村、梨坪村、穴沱村、中心村、金寨村、茶林村、當陽村、新開村
明中鄉 173 雙利村、金池村、木瓜村、柳家村、云燕村、四合村
治平鄉 59 巖灣村、新勝村、新紅村、陽河村
厚坪鄉 147 云峰村、龍盤村、廟坪村、白鶴村、紅色村、熊竹村、麻柳村
東安鄉 396 密水村、鮮花村、仁和村、沙灣村、新建村、德安村、朝陽村、興田村、興隆村、黃金村
河魚鄉 131 河魚村、平溪村、大店村、畜牧村、高洪村
嵐天鄉 110 嵐溪村、星月村、紅岸村、三河村
合計 7鎮、17鄉、188個行政村、6個社區
2009年12月,城口區劃調整,原葛城鎮改為葛城街道,同時分出一部分成立復興街道。全縣轄2個街道、6個鎮、17個鄉,即:葛城街道、復興街道、修齊鎮、高觀鎮、坪壩鎮、廟壩鎮、明通鎮、巴山鎮、龍田鄉、雙河鄉、高燕鄉、北屏鄉、高楠鄉、左嵐鄉、沿河鄉、雞鳴鄉、咸宜鄉、周溪鄉、蓼子鄉、明中鄉、治平鄉、厚坪鄉、東安鄉、河魚鄉、嵐天鄉。
2012年,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高燕鄉,設立高燕鎮。城口轄2個街道、7個鎮、16個鄉,即:葛城街道、復興街道、修齊鎮、高觀鎮、坪壩鎮、廟壩鎮、明通鎮、巴山鎮、高燕鎮、龍田鄉、雙河鄉、北屏鄉、高楠鄉、左嵐鄉、沿河鄉、雞鳴鄉、咸宜鄉、周溪鄉、蓼子鄉、明中鄉、治平鄉、厚坪鄉、東安鄉、河魚鄉、嵐天鄉。
2014年,城口東安、高楠、咸宜3個鄉完成撤鄉建鎮工作,全縣轄2個街道、10個鎮、13個鄉、176個行政村、3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調整后的鄉鎮(街道):葛城街道、復興街道、修齊鎮、高觀鎮、坪壩鎮、廟壩鎮、明通鎮、巴山鎮、高燕鎮、咸宜鎮、高楠鎮、東安鎮、龍田鄉、雙河鄉、北屏鄉、左嵐鄉、沿河鄉、雞鳴鄉、周溪鄉、蓼子鄉、明中鄉、治平鄉、厚坪鄉、河魚鄉、嵐天鄉。
2016年城口村社合并,全縣調整為2個街道、10個鎮、13個鄉、173個行政村(北屏鄉撤銷太平村,新設立太平社區;合并安樂村和蒼坪村,新設立蒼坪村;合并北屏村和北屏社區,新設立新民社區)、3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北屏鄉新設立太平社區)。
 2019 年末,全縣轄 2 個街道、10 鎮、13 鄉、173 個行政村、31 個社區居委會。2 個街道為葛城街道和復興街道,10 鎮為修齊鎮、高觀鎮、坪壩鎮、廟壩鎮、明通鎮、巴山鎮、高燕鎮、東安鎮、高楠鎮、咸宜鎮,13 鄉為龍田鄉、雙河鄉、北屏鄉、左嵐鄉、沿河鄉、雞鳴鄉、周溪鄉、蓼子鄉、明中鄉、治平鄉、厚坪鄉、河魚鄉、嵐天鄉。城口縣人民政府駐葛城街道土城路 1 號。



附:城口縣建置沿革簡表
城口縣建置沿革簡表
歷史時期 建置名稱 直隸 總隸
巴郡
宕渠縣 巴郡
東漢 宣漢縣 巴郡
宣漢縣 巴西郡
宣漢縣 巴西郡
東晉 東關縣 晉昌郡
東關縣 晉昌郡
東關縣 南晉郡
西魏 東關縣 南晉郡 南并州
宣漢縣 永昌郡 南并州
宣漢縣 通川郡 并州
武德初年 東關縣 通川郡 南并州
貞觀元年 宣漢縣 通川郡 達州
五代·蜀 宣漢縣 通川郡 達州
初期 通明院 通川郡 達州
南宋紹興
中期起
通明縣 通川郡 達州
歷史時期 建置名稱 直隸 總隸
初期 通明縣 通川郡 達州
1285年 新寧縣 達州
太平縣 達州
初期 太平縣 川東道 四川省
1822年 城口廳 綏定府 四川省
民國時期 1913年 城口縣 川東道綏定府 四川省
1919年 城口縣 顏德基駐防區 四川省
1924年 城口縣 劉存厚駐防區 四川省
1935年 城口縣 第九行政督察區萬縣公署 四川省
蘇區時期
(1935年)
城口縣 蘇維埃綏定道(又名川東道) 川陜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49年 城口縣 萬縣專區專員公署 四川省
1981年 城口縣 萬縣地區行政公署 四川省
1992年 城口縣 萬縣市 四川省
1997年 城口縣 萬縣市 重慶市
1998年 城口縣 重慶市

城口縣城 張昌軍 攝

黃安壩雪景  王代軍 攝

北屏觀景臺 唐賢 攝

北屏界梁彩葉 張其輝 攝

城口彩葉 王榮 攝

標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無相關信息
重慶生活資訊

重慶圖文信息
看日出日落,賞秋日美景,石嶺山寨一日游靜享愜意悠閑
看日出日落,賞秋日美景,石嶺山寨一日游靜
重慶國際博覽中心
重慶國際博覽中心
企業社會保險線上辦理
企業社會保險線上辦理
個人社會保險線上辦理
個人社會保險線上辦理
2023年重慶義務教育入學招生政策
2023年重慶義務教育入學招生政策
重慶市軌道交通9號線票價,首末班車時刻表,線路圖
重慶市軌道交通9號線票價,首末班車時刻表,
國博線首末班車時刻表及運營線路圖
國博線首末班車時刻表及運營線路圖
重慶環線運營時刻表,環線運營線網圖
重慶環線運營時刻表,環線運營線網圖

幣安app官網下載 幣安app官網下載 幣安app官網下載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幫助中心 | 友情鏈接 |

Copyright © 2024 cq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重慶網 版權所有
ICP備06013414號-3   公網安備 42010502001035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网站| 免费黄色a级片|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拍| 东北疯狂xxxxbbbb中国| 日本哺乳期网站xxxx| 乱之荡艳岳目录| 欧美另类videosgratis妇| 亚洲精品成人a|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两根黑人粗大噗嗤噗嗤视频| 日日操夜夜操视频|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非洲人zoxxxx另类|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男女一边摸一边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女仆被扒内裤打屁股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