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也有“重慶夜景”重慶火鍋源于船戶
時間:2021-01-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水上人家,從小就要學會撐船。
船民全家人都在小船上吃飯
重慶因水運而興,川流不息的長江和嘉陵江中,有無數(shù)在水上討生活的人。這其中,有不少人不但在水上工作,甚至將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活也搬到了水上。近日,網(wǎng)友在天涯重慶社區(qū)發(fā)帖,曬出了數(shù)十張清末民初時期、時任德國駐成都領事弗瑞茲·魏司攝于重慶的黑白老照片,其中不少照片,展示出了當年重慶的碼頭生活,點點漁火,形成了當年的“重慶夜景”。
“水上人家”始于東漢
在網(wǎng)帖照片中可以看到,當時的長江、嘉陵江上,隨處可見各種樣式的木船,船上的工人們穿著破舊的衣衫,有的還帶著一家老小。在帖子中,一些網(wǎng)友介紹道:“這就是過去重慶船工們的生活,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住在船上的。”
百年前,這些船工真如網(wǎng)友所說,長年居住在船上?對此,三峽博物館專家劉虹介紹說,重慶由于兩江環(huán)抱,許多人靠水為生,所以干脆就把船只當做家,這種情況過去很普遍,“這種‘水上人家’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當時的文獻記錄中,就有重慶沿江一帶,居民‘結舫而居’的記載”。
跑一趟船可能要半年
據(jù)劉虹介紹,在船上居住的“水上人家”有兩種,一種是上至宜賓,下至宜昌的長江上穿行的跑船者,他們以船舶運輸為生,由于跑一趟耗時長,所以時常生活在船上;另一種則是以打魚為生的漁民,他們往往是在打漁季節(jié),幾個月甚至半年都待在船上,沿江上下打漁,“一般來說,這些漁民在岸上有自己的家,但很少住,多數(shù)是一家老小都在船上生活,這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水上人家”。
重慶火鍋源于“船戶”
“水上人家”的生活是怎樣的?劉虹介紹說,“在船上的生活很簡陋,船只一般長10米左右,搭一個竹篾雨棚,船艙里用隔板分出幾個隔艙來,白天打漁,晚上把隔板取掉,騰出地方放上鋪蓋就睡覺”。
重慶文化名人張老侃說,正是這樣簡陋的生活條件,催生了重慶今日的一大名片——火鍋。張老侃介紹,當時沿江的一些屠宰場宰殺牲畜后,就把下水等東西扔到江里,船工們就把這些難得的“肉”撈起來,在河灘上隨便找?guī)讐K石頭架起鍋,把下水和菜葉一起煮,再加點鹽巴和辣椒,就是最早的火鍋雛形。
點點漁火連成“重慶夜景”
據(jù)劉虹介紹,在老照片所拍攝的清末民初時期,重慶沿江一帶的船戶還相當多,“由于船只取材方便、修造容易,當時沿江一帶,隨處可見這樣居住在水上的人家,這是當時重慶常見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
張老侃也表示,直到20世紀初,川東一帶的公路運輸都很不方便,鐵路更不用提,主要運輸方式就是靠水運,而長江上游江面上也還沒有一座橋梁,重慶城內的日常生活也常常要靠船只,“在當時的重慶,常年住在船上的人家那是隨處可見,沿江一帶上下游,只要有鄉(xiāng)鎮(zhèn),就肯定有這些船戶,以及碼頭、修船廠等設施”。
“清朝巴渝十二景中的‘字水宵燈’,指的是當時重慶萬家燈火的場面,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燈火是來源于這些船戶。”張老侃說,當時重慶到了夜晚,最熱鬧、燈火最通明的就是云集在碼頭邊的這些船只,船上的人家聚在一起,或吃火鍋,或聊天、賭博,燈火將長江照得通明,成為最早的“重慶夜景”。
現(xiàn)狀
今日難尋“水上人家”
“重慶開埠后,西方的輪船開始出現(xiàn)在重慶,逐漸取代了過去船戶們的小木船,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不再需要他們常年在水上生活。”劉虹表示,從新中國成立后,漂泊于川江中的“水上人家”逐漸消失,到現(xiàn)在,真正意義上常年在水中生活的人家,已經(jīng)基本沒有了,“所以,江邊‘水上人家’的點點漁火如今已只存于老照片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