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 山水藏勝景 文脈遺原鄉
時間:2021-01-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綠水青山是自然賜予人類的珍貴禮物,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社會的寶貴財富。
地處三峽腹心、長江之濱的豐都,山水交融。這里長江壯闊,名山錦繡,原始森林、巖溶絕壁、高原湖泊、草坪綠洲等各色自然景致一應俱全。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滑雪,四季景觀各顯其美,引得游人流連忘返。
豐都不僅自然景觀薈萃,歷史人文更加厚重。古稱“豐民洲”的豐都周時為巴子別都,自東漢建縣距今,已有兩千余年歷史,“酆都鬼城”之名早已蜚聲海外。傳承千年的鬼城文化、孝善思想,賦予了古老的豐都獨特的文化內涵。
山水藏勝景,文脈遺原鄉。山水豐茂、物產豐盛、人文豐厚的豐都,正以“一心兩極三帶”生產力布局為重要抓手,加快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望得見山水
雪玉山康養度假區
雪玉山康養度假區地處豐都南部七曜山脈,景點集中于武平鎮、太平壩、都督鄉、暨龍鎮,平均海拔800-2000米,森林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獨特,享有“山外有山,悠然雪玉山”的美譽。
其中,地處豐都南岸的武平2015年被評為重慶最美小鎮,景區內有峰林、洞穴、峽谷、溪流、地下河、天然草場等自然景觀,以及壩周花海、天生棧道、九龍洞等景點。每年盛夏,在這里舉辦的集露營、美食、文化活動為一體的高山濕地露營節,都會吸引數百萬的游客參加。
地處豐-石-彭三縣交界之地的太平壩,森林覆蓋面積達80%以上,擁有40平方公里的高山平原,可觀奇峰異石、如畫云海,可賞北國風光、佛光日出,有 “重慶夏都、巴渝雪城、太平仙境”之美譽。在這里,每年太平七夕相親節吸引目光,大型民族歌舞《夢幻太平》震撼人心。
位于長江南岸的都督鄉,則屬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境內有師家嵌天坑、月亮洞、東洋角大峽谷等自然景觀;有絕壁古寨、巴國鹽馬古道、馬炟廟遺址、進士院落等人文景觀;有飛狐、千年紅豆樹、銀杏樹王、銀杉等眾多珍稀動植物。在這里,可觀《大唐都督》文藝演出,走鹽馬古道,賞奇山秀水,趕“白吃節”。
地處豐都南岸的暨龍鎮,則是理想田園所在。其水系眾多,冷泉豐富,有游龍峽、烏羊壩、九股水和秦良玉行營、黃家大院、巖居人家等人文自然景觀,有暨龍河漂流、蓮藕觀光園等游玩景點,也有洞藏酒、冷水魚(三文魚)、羊肚菌等土特產品遠近有名,是康體養老的度假天堂。
南天湖國際旅游度假區
南天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夏季平均氣溫23攝氏度,由南天湖、滑雪場、三撫森林公園等游覽區組成,是森林觀光、 高山攬湖、山地運動、消夏避暑、滑雪養生的生態休閑度假勝地。
其中,南天湖湖濱公園是其核心游覽區。整座湖泊位于海拔1750米的高山上,湖水清澈,水色艷麗,景源級別為5級,周邊遍布叢林,一年四季枝頭葉色皆有變化。在夏季,這里不僅可以欣賞湖上如畫的美景、感受清涼的溫度,還可欣賞音樂噴泉,沉醉在如夢如幻的音樂世界里。
天堂谷森林公園(三撫森林公園)園內景點眾多,包括南天古道、南天門、夢月湖、蝶戀溪、茶花谷、玉皇峰、蓮霧峰、天懸一線等20余個。在這里,穿梭于林間古道,可細看沿途優美風景;茶花谷情人谷步道,有錦雞、鹿子出沒,野趣橫生;度假區的最高處玉皇峰可觀云海茫茫、白浪翻滾;蝶戀溪一年四季各有其美;夢月湖春夏秋冬,風景各異,山、樹、云,映在湖中,風景美麗。
南天湖國際滑雪場則是距離重慶主城最近、規模最大的高山滑雪場。按照冬奧會標準,擁有3條專業級別滑道,配建了16條雪圈道專業兒童DIY親子樂園、悠波球等娛樂項目,不但成為冬奧會的比賽及訓練專用場地,還可為不同年齡的滑雪愛好者提供專業的滑雪課程。其中,旱雪公園則是重慶首家非雪季室外旱雪場,除了可以滑旱雪,還能體驗高空溜索,一條280米長的索道,可以讓你在高空縱觀南天湖的花海全景,帶來與別處不一樣的精彩。
留得住鄉愁
物質文化遺產 不可移動文物點1076處 館藏文物達53000余件
小官山古建筑群位于豐都縣名山街道,屬三峽庫區地面文物搬遷復建工程。由王家大院、周家大院、盧聚和大院、秦家大院、天佛寺和會川門組成,于2002年開始拆遷,2006年5月20日主體復建工程開工,2007年12月主體全面竣工。
該建筑群總占地面積20001平方米,現有實際建筑面積8571.07平方米,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文物集中搬遷保護的代表性工程,見證了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設和三峽文物大搶救的全過程。
小官山古建筑群本身為明清時期典型的建筑群,王家大院、周家大院、盧聚和大院、秦家大院4處古民居集中反映了清代渝東地區民居建筑的風格特征,是研究重慶東部長江沿岸清代民居建筑風格演變難得的實物資料;天佛寺采用了抬梁與穿斗相結合的結構形式,與北方寺廟相比有獨特之處;會川門是豐都縣唯一的明代古城池遺物,是了解重慶地區古城門建置、結構及歷史的實物資料。
整個建筑群再現了豐都當地古民居、寺廟、城門的歷史風貌,保留了地方歷史記憶,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研究價值。
以小官山古建筑群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遺產,是豐都人悠悠鄉愁的現實載體。縱觀整個豐都,全縣擁有不可移動文物點107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高家鎮遺址、匯南墓群、重慶冶鋅遺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現有館藏文物達到53000余件。文物上起舊石器時期,下至明清民國,基本不缺環。
非物質文化遺產
廟會引領三級文化遺產疊加構建大三峽文化縮影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發展歷史,造就了豐都獨特的文化現象,成就了一個系統完整、形象生動的文化體系。獨具魅力的豐都文化,是大三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三峽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豐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主要以民間文學、傳統音樂為主,傳統舞蹈、傳統美術、民間知識、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也相對較多。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1項,即豐都廟會。
同時,擁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16項,即豐都民間故事、仙家豆腐乳傳統技藝、包鸞竹席傳統技藝、麻辣雞塊傳統技藝、豐都青龍茶手工制作技藝、茶元白酒釀造技藝、朱氏麥稈畫、樓子山迎春獅舞會、龍孔吹打、龍孔戲牛舞、神鼓舞、龍河高臺獅舞、石工號子、水龍祈雨、梁山吹打、榨菜踩池號子。
擁有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39項,包括打鬧草、車燈舞、雙路獅舞、木棒棰戲、老八碗、仙家陳醋釀造技藝、仙家醬油釀造技藝、白酒釀造技藝、志一竹木雕刻技藝、長坡風蘿卜傳統技藝、糊辣殼抄手、宋氏醪糟釀造技藝、化石丸、秦氏燙傷劑、許氏正骨十法、天子娘娘的傳說、陰王二仙的傳說、催生娘娘的傳說、溜沙坡傳說、九蟒傳說、豐都民歌、豐都船工號子、雙路吹打、小鑼鼓、采茶歌、響篙舞、竹鼓舞、鬼城泥塑、鬼臉譜瓢畫、葉脈畫、鬼手朱古舊字畫修復術、唯善剪藝、鄒麻雀畫技、燒燈花、千年會、豐都婚俗、白塔鎮水、龍孔洞識天氣、四十張牌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