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推薦介紹:定位、心率測量模塊,通訊NFC模塊
時間:2020-01-02 來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智能手表推薦介紹,先說說定位相關。早期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依托的是手機GPS來進行定位,自身并沒有內置GPS模塊,在定位性能上更多的取決于手機定位性能,而目前連智能手環也開始內置獨立GPS模塊比如Microsoft Band 2,甚至加入氣壓高度計和紫外線測量的功能,功能上確實豐富,但價格上同樣感人。對于內置GPS模塊的國產智能手表,定位方式有所增加,除了支持GPS定位外,還加入了對北斗衛星的支持。
對于心率測量模塊,所接觸到的傳感器有原相科技PixArt傳感器、光電容積掃描(PPG)傳感器陣列、德州Silicon Labs的心率傳感器、心電ECG模塊等,常見的心率監測技術目前主要有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也就是簡稱的光電法,明顯特征是傳感器部位配備了綠色LED燈,原理就是基于物質對光的吸收,詳細來說就是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的綠色LED燈搭配感光光電二極管照射血管一段時間,反射紅光而吸收綠光,隨著血液流量的變化,綠光的吸收量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而根據血液的吸光度來測量心率。
早期的大部分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只能在靜態模式下進行心率測量,而且不支持24小時連續監測,而隨著硬件配置和軟件的不斷優化,目前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已經具備24小時監測的功能,同樣可以在運動狀態下監測心率。這里還有個問題,哪些支持血氧、血壓、疲勞度的功能是如何實現的?不同品牌在算法上有所差異,但一般都是利用的心率監測模塊來實現測量。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還是會擔心此種測量模式下的血壓、心率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問題,早期個人也有很大的擔憂,不過隨著算法的改進完善,品牌類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在數據測量準確率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誤差上與專業設備的差距有了明顯縮小,靜態模式下的測量基本數據基本與專業設備一致,但在運動模式下的測量數據由于測量方式和汗水的影響仍有明顯的誤差,所以如果對數據精確度要求高的用戶還是優先選擇專業設備,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測量的結果可以滿足日常參考的需求。
對于NFC功能,當前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大部分會都有加入,是當年同類產品中的一個競爭點,并非是僅僅為了與智能手機快速配對連接,更多的是為了打通移動支付的大門,同時可以作為門卡、公交卡等使用,此外部分智能手表也會加入NFC電子名片的功能,只需要與自帶NFC功能的手機觸碰即可快速存儲聯絡人。
4.通訊聯網功能
聯網的方式主要是通過WiFi或是內置SIM卡+WiFi兩種方式,通過手機藍牙連接進行上網的方式較為少見。WiFi連接目前大部分還是停留在僅僅支持2.4G,SIM卡目前支持的大部分都是3G網絡,但這個有潛在的風險,那就是運營商取消2G、3G網絡后基本無法在使用這個功能,所以采用此網絡制式的智能手表不建議考慮。為什么不大量采用4G網絡模塊?待機功耗、耗電量、天線調優、干擾性能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地方,畢竟手表這么小的面積想要跟手機一樣做好通訊相關的設計是個很大挑戰。對于SIM卡方面,不建議選擇內置SIM卡且無法更換的智能手表,常見于搭配某些虛擬運營商號碼,最過分的是直接將SIM卡焊接在手表內。如果說你沒有使用手表進行剛性通話需求的話,最好是不要選購支持SIM卡的智能手表。
既然提到挑戰,除了天線設計關系到信號強度外,散熱性能、麥克風、揚聲器也是需要考量的部分,揚聲器功率多大,是否有爆破音,有無調音處理;麥克風有幾個,是否為雙麥克風,有無降噪設計,拾音性能如何。散熱性能不僅僅與外殼材質有關,還要考慮到防水性能。而這些部分,只有在你親自使用后才會有更直接深入的體驗。對于通話功能,首先在公共場所不適合用這種通話功能,也不能說是雞肋,比較適合一些不方便手持手機的時候使用,比如做飯、開車時。
5.內置電池與充電方式
除了部分帶實體指針的智能手表采用的是紐扣電池外,其他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都是采用的內置鋰電池設計,智能手環的電池容量相對較小,畢竟體積有限、屏幕小功耗小,常見的智能手環電池容量在75mAH~110mAH之間;對于智能手表來說,隨著體積增大、屏幕更大及耗電量的增加,電池的容量有明顯的提升,大部分在290mAH~460mAh之間。
對于充電方式,主流的基本都是磁吸式充電,其次就是無線充電設計,少量還會采用micro USB接口充電,不過前兩種充電方式目前的充電性能較為一般。
7.內置存儲空間,可聽歌
此部分針對的是智能手表,前面也提到內置4G空間的智能手表已經很常見,加上系統自帶播放器以及支持藍牙主動搜尋功能,能夠搭配藍牙耳機使用,可以播放支持格式的歌曲,對于平時運動偏好聽歌的人群比較實用。
8.夜光指針
這個針對的是有實體指針的智能手表,有用嗎?有用但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在光線不足而又無外部光源可用的環境下,可以比較方便的讀取時間。作為有機械手表的用戶,個人認為夜光指針應該是標配。
對于品牌與售后的部分,沒有什么太多想說的,說多了也是淚,畢竟凡是沒有絕對的事情,當初品牌做得挺大挺好也可能會出現風云忽變、轉眼消失的情況,這售后和品牌就無從談起。不過還是盡量考慮購買那些有研發實力、不斷有新產品出來的品牌。
對于心率測量模塊,所接觸到的傳感器有原相科技PixArt傳感器、光電容積掃描(PPG)傳感器陣列、德州Silicon Labs的心率傳感器、心電ECG模塊等,常見的心率監測技術目前主要有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也就是簡稱的光電法,明顯特征是傳感器部位配備了綠色LED燈,原理就是基于物質對光的吸收,詳細來說就是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的綠色LED燈搭配感光光電二極管照射血管一段時間,反射紅光而吸收綠光,隨著血液流量的變化,綠光的吸收量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而根據血液的吸光度來測量心率。
早期的大部分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只能在靜態模式下進行心率測量,而且不支持24小時連續監測,而隨著硬件配置和軟件的不斷優化,目前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已經具備24小時監測的功能,同樣可以在運動狀態下監測心率。這里還有個問題,哪些支持血氧、血壓、疲勞度的功能是如何實現的?不同品牌在算法上有所差異,但一般都是利用的心率監測模塊來實現測量。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還是會擔心此種測量模式下的血壓、心率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問題,早期個人也有很大的擔憂,不過隨著算法的改進完善,品牌類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在數據測量準確率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誤差上與專業設備的差距有了明顯縮小,靜態模式下的測量基本數據基本與專業設備一致,但在運動模式下的測量數據由于測量方式和汗水的影響仍有明顯的誤差,所以如果對數據精確度要求高的用戶還是優先選擇專業設備,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測量的結果可以滿足日常參考的需求。
對于NFC功能,當前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大部分會都有加入,是當年同類產品中的一個競爭點,并非是僅僅為了與智能手機快速配對連接,更多的是為了打通移動支付的大門,同時可以作為門卡、公交卡等使用,此外部分智能手表也會加入NFC電子名片的功能,只需要與自帶NFC功能的手機觸碰即可快速存儲聯絡人。
4.通訊聯網功能
聯網的方式主要是通過WiFi或是內置SIM卡+WiFi兩種方式,通過手機藍牙連接進行上網的方式較為少見。WiFi連接目前大部分還是停留在僅僅支持2.4G,SIM卡目前支持的大部分都是3G網絡,但這個有潛在的風險,那就是運營商取消2G、3G網絡后基本無法在使用這個功能,所以采用此網絡制式的智能手表不建議考慮。為什么不大量采用4G網絡模塊?待機功耗、耗電量、天線調優、干擾性能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地方,畢竟手表這么小的面積想要跟手機一樣做好通訊相關的設計是個很大挑戰。對于SIM卡方面,不建議選擇內置SIM卡且無法更換的智能手表,常見于搭配某些虛擬運營商號碼,最過分的是直接將SIM卡焊接在手表內。如果說你沒有使用手表進行剛性通話需求的話,最好是不要選購支持SIM卡的智能手表。
既然提到挑戰,除了天線設計關系到信號強度外,散熱性能、麥克風、揚聲器也是需要考量的部分,揚聲器功率多大,是否有爆破音,有無調音處理;麥克風有幾個,是否為雙麥克風,有無降噪設計,拾音性能如何。散熱性能不僅僅與外殼材質有關,還要考慮到防水性能。而這些部分,只有在你親自使用后才會有更直接深入的體驗。對于通話功能,首先在公共場所不適合用這種通話功能,也不能說是雞肋,比較適合一些不方便手持手機的時候使用,比如做飯、開車時。
5.內置電池與充電方式
除了部分帶實體指針的智能手表采用的是紐扣電池外,其他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都是采用的內置鋰電池設計,智能手環的電池容量相對較小,畢竟體積有限、屏幕小功耗小,常見的智能手環電池容量在75mAH~110mAH之間;對于智能手表來說,隨著體積增大、屏幕更大及耗電量的增加,電池的容量有明顯的提升,大部分在290mAH~460mAh之間。
對于充電方式,主流的基本都是磁吸式充電,其次就是無線充電設計,少量還會采用micro USB接口充電,不過前兩種充電方式目前的充電性能較為一般。
7.內置存儲空間,可聽歌
此部分針對的是智能手表,前面也提到內置4G空間的智能手表已經很常見,加上系統自帶播放器以及支持藍牙主動搜尋功能,能夠搭配藍牙耳機使用,可以播放支持格式的歌曲,對于平時運動偏好聽歌的人群比較實用。
8.夜光指針
這個針對的是有實體指針的智能手表,有用嗎?有用但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在光線不足而又無外部光源可用的環境下,可以比較方便的讀取時間。作為有機械手表的用戶,個人認為夜光指針應該是標配。
對于品牌與售后的部分,沒有什么太多想說的,說多了也是淚,畢竟凡是沒有絕對的事情,當初品牌做得挺大挺好也可能會出現風云忽變、轉眼消失的情況,這售后和品牌就無從談起。不過還是盡量考慮購買那些有研發實力、不斷有新產品出來的品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