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葉斑病的產生與防治
時間:2014-02-27 來源:重慶網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桂花葉斑病的產生與防治
桂花,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干端直,樹冠圓整,四季常青,花期濃香四溢,是咱們愛好的傳統園林花木,存在奇特的欣賞價值跟經濟價值。桂花葉斑病是桂花葉片上各種雀斑病的總稱,如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等,引起早期落葉、減弱植株成長勢、影響欣賞價值,同時下降桂花產量,造成經濟喪失。
1桂花褐斑病
1.1癥狀
受害葉片初期呈現褪綠小黃斑,逐步為近圓形病斑,或因受葉脈限度而構成不規矩形病斑。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外圍有一黃色暈圈,直徑2~10mm。白玉蘭玉蘭花中開白色花的品種,又名木蘭、玉蘭等,木蘭科落葉喬木,樹高一般2~5米或高可達15米。病部后期著生有玄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1.2病原及發病特色
桂花褐斑病病原菌屬半知菌亞門、絲孢菌綱、叢梗孢目、尾孢屬。子座褐色,近圓形;分生孢子梗成束著生其上,淡橄欖色,無分枝,少有橫隔;分生孢子倒棒形,近無色至淡橄欖色,直或微曲折,大小15~58×2.8~3.7。病害在4~10月均有產生,老葉比嫩葉發病重大。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上越冬,為翌年初侵染源。在合適的溫、濕度前提下,病部發生分生孢子,隨氣流跟水滴傳到健康葉片上,引起侵染。
2枯斑病
2.1癥狀
病菌多從葉尖、葉緣侵入,初為淡褐色小黑點,當前逐步擴展為圓形或不規矩的大型病斑,重大時多少個病斑彼此銜接造成大枯斑,使全葉干涸達1/3~1/2。病斑灰褐色至紅褐色,邊沿為赫然的紅褐色,有時卷曲脆裂。后期病部發生很多黑色小點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2.2病原及發病特色
桂花枯斑病病原菌屬半知菌亞門、腔孢菌綱、球殼孢目、葉點霉屬。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有孔口,直徑100~150;分生孢子長圓形至近梭形,無色、單胞,大小6.0~9.5×1.8~2.5。病菌發育溫度10~33℃,最適為27℃。病害多發生在7~11月,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分生孢子由風雨流傳。在高平和高濕、透風不良的環境及植株長勢虛弱時,發病嚴峻。
3炭疽病
3.1癥狀
受害葉片初期呈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展構成圓形、半圓形或長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后期病部產生很多黑色小點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濕潤時病部涌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團。
3.2病原及發病特點
桂花炭疽病病原菌屬半知菌亞門、腔孢菌綱、黑盤孢目、炭疽菌屬。分生孢子盤褐色或玄色,直徑100~300,盤上長有數根剛毛;分生孢子梗圓筒形,大小12~21×4~51;分生孢子圓筒形,生于葉片表皮下,成熟后沖破表皮,大小11~18×4~6。病害4~6月產生較嚴峻,病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葉上越冬,由風雨傳布。
4防治方式
4.1減少侵染起源
盆栽的桂花應及時摘除病葉,秋季徹底打掃病落葉,集中銷毀,以減少或毀滅初侵染源;重病區的苗木出圃時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消毒。
4.2園林技巧辦法
增強栽培治理,切忌泥土積水,增施腐殖質肥和鉀肥,公道密植,堅持透風透光,以進步植株抗病力,把持病害的發生。
4.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褐斑病可用1∶2∶200倍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50%苯來特1000~1500倍液。廣玉蘭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潮濕深厚的酸性及中性土壤。噴霧防治;枯斑病可用65%代森鋅500倍液或40%多菌靈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紫玉蘭又名木蘭、辛夷、木筆、望春,木蘭科木蘭屬,為中國特有植物。600倍液噴霧防治。藥劑要交替應用,持續防治2~3次,效果較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