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西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論壇成功舉辦 關注特殊疾病所致聽損人群
時間:2023-05-05 來源:重慶網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日前,2023第六屆西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在成都順利舉行,本次會議邀請西部地區12個省(市、區)的專家學者參會交流,西部地區相關領域的上百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最新學術動態,促進西部地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發展。
會議期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趙宇教授、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陳陽、重慶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袁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周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孟照莉、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馮寧宇等多位專家就特殊疾病所致聽力損失的聽力重建的重要意義和治療進展進行了討論,提高臨床醫生及全社會從治療疾病到關懷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和聽力重建的重視度。
關注聽損人群
消除聽力重建顧慮
因特殊疾病導致失聰的人群,會因失聰導致一系列煩燥、焦慮、抑郁、孤獨、社交恐懼等問題。“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樣幫助患者,或者是患者需要不需要醫生的幫助?如果他需要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幫助這類的患者?”趙宇拋出思考。
聽力損失,又稱聾度或聽力級,是人耳在某一頻率的聽閾比正常聽閾高出的分貝數。聽力損失病因有先天性發育障礙導致和后天性特殊疾病導致兩種,相較于先天性聽力損失,聽神經瘤術后單側聽力損失對患者而言更具有突發性。孟照莉在論壇中表示,“由于單側聽力的突然失去,患者往往會陷入長時間的不適應狀態,具體表現為無法辨別方向,對于這類患者來說,他們是特別需要尋求醫療幫助的。”據了解,面對龐大的單側耳聾市場需求,目前市場上幾乎找不到一款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無論哪種手段,均存在不足和痛點。
會上袁偉補充說明,突發性耳聾是聽力的突然喪失,患者一般難以適應單耳聽力帶來的種種問題。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外戴式,一種是植入式。牙骨傳導屬于外帶裝置,相較于通過外科手術將助聽器植入頭骨表層的植入式骨錨,牙骨傳導更為隱形美觀且無創安全;相較于其他非手術骨導,牙骨傳導容易穿戴,而且舒適無壓迫感。
周鵬則在會上分享了突聾的真實病例,“一個突聾患者,是我們醫院的一位年輕護士長,反復治療但效果不好,最開始我跟她提到這個牙骨導,她還是比較抗拒的,覺得總是要戴東西,他最大的顧慮就是說取拿方不方便,實際嘗試之后她覺得確實對她的工作生活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提高,從便利性上來說的話,是可以接受的。”
不僅是佩戴方式不同,助聽器在傳導方式上也有不同。趙宇表示,骨傳導是讓聲音經過顱骨振動直接傳遞給大腦,而空氣傳導是聲音通過空氣介質傳遞給耳部聽覺神經。相比較下,骨傳導助聽器在獲聽效果和聲音質量上明顯更優于雙耳空氣傳導。
隨后,袁偉還指出了人們不合理看待助聽器的傳統觀念問題:人們不會覺得戴眼鏡的人是殘疾人,卻會把戴助聽器的人認作是殘疾人。很多患者會為這種心理上的障礙選擇拒絕佩戴助聽器。而牙骨傳導因為它的隱蔽性,恰恰解決了一部分這方面的問題。
牙骨導助力聽力重建
為患者提供更優選擇
據了解,針對于單側聽力損失,以及一些傳導性耳聾如先天外耳道閉鎖、中耳炎癥、中耳手術外傷甚至一些腫瘤造成的聲音傳導障礙引起的聽力損失,藥物治療收效甚微,助聽器成為“唯一”的解決方案。其中,牙骨傳導聽力系統具有全球范圍內的技術突破性,它將聲音信號通過特殊的裝置,在與顱骨緊密相連的牙齒上產生幾乎無感振動,將聲音無損傳導到耳蝸,中間沒有皮膚和軟組織的衰減,尤其保留了對噪音下言語識別和判別方向至關重要的高頻信號,能實現佩戴的“極致隱形”并且能是目前唯一能以無創的方式實現直接骨傳導的解決方案,實現佩戴的“極致隱形”。研究數據顯示,把振動單元放到皮膚外的經皮骨傳導助聽器,傳導時會被皮膚和軟組織衰減高頻信號15-20分貝,這相當于聲音能量衰減了約10倍。換句話說,直接骨傳導比經皮骨傳導的傳導效率高10左右。
目前在骨傳導領域,國內已經有企業深耕特殊疾病聽力行業領域。牙骨傳導是聲佗醫療的全球獨創技術,該公司擁有全球專利總數超過130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