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向下生活里的X種空間方案” 在悅來美術館開幕
時間:2021-07-05 來源:重慶網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2021年7月3日,展覽“向下生活里的X種空間方案”在位于悅來國際會展城的悅來美術館開幕。
該展由俞可擔任藝術總監,馮博一、王曉松為策展人,邀請到程大鵬、何志森、李涵、劉珩、馬巖松、湯樺、徐騰、張永和+李詩琪等八組活躍在建筑第一線的建筑師群體參展,以“空間智慧與現代生活”為主題的,利用悅來美術館不同的獨立空間,呈現建筑師對城市體驗空間的轉化以及對城市收縮、變異生活中消亡部分的觀察,以及他們提出具體的落地方案。該展展期將持續至2021年10月8日,觀眾將在悅來美術館體驗不同建筑師所呈現的空間的智慧與魅力。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黎,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展覽藝術總監俞可,悅來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菊夢,策展人馮博一、王曉松,參展建筑師程大鵬、何志森、李涵、劉珩、徐騰、張永和、李詩琪,以及兩江新區、渝北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來自各地的建筑愛好者出席展覽開幕活動。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黎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張黎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向下生活里”的設計理念,讓冰冷的建筑有一種非常溫暖的溫度。
悅來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菊夢在開幕活動上表示,展覽“向下生活里的X種空間方案”非常值得期待,這是美術館里的建筑展,是建筑師做的藝術展。“向下”包含著對生活相關的思考,涉及到教育、菜市場、棚戶區等N種對于重慶生活的關注。在這個展覽里,可以看到很多我們不曾見過的重慶的角落,看到“向下”生活是怎樣的一種活色生香,把重慶這座城市涂成一個魔幻城市。歡迎大家走進悅來美術館,看到不一樣的建筑、不一樣的城市想象、不一樣的設計以及對生活的不同關注。
策展人馮博一在介紹展覽相關情況時提到,展覽“向下生活里的X種空間方案”由八組參展建筑師完全根據展覽主題以及悅來美術館八個獨特的空間進行量身創作,呈現出全新的作品,展品更多的是依據重慶的城市地域特點進行創作,極具在地性。這是一個具有現實針對性的、與建筑有關的藝術展覽,沒有關注“高大上”的地標性建筑,而是以大眾的視角來介紹和呈現不同的建筑師對于下沉空間的規劃和創作,利用建筑師的思維與方式,對建筑、城市化本身以及社區建設,提供新的樣式參考。
參展建筑師代表劉珩分享到,本次展覽極具挑戰性,讓建筑師們嘗試從一個特別具體的城市出發,展示未來空間的可能性。重慶是一座讓人充滿創作欲望的城市,在展覽的創作過程中,參展建筑師們穿梭在城市的各種基礎設施中,感受到一個異于往常建筑師視角中的重慶,重慶的鮮活帶來了巨大的創作欲望,建筑師們在悅來美術館里做出藝術的呈現,希望與大眾產生更貼地氣的互動,帶來不一樣的未來視角。
打探空間智慧與現代生活
大時代的宏大敘事背景下,向上的城市水泥森林變成了一種標準化的空間語言。每個城市,下沉到生活軌跡中,溫暖、細膩、共情、有呼吸感的小生活,才是無限貼近于今日中國的底色。
本次展覽的參展建筑師的出生時間從1950年代到1990年代,幾乎涵蓋了目前中國活躍在建筑第一線的建筑師群體的各個年齡段。展覽并不直接回應經典建筑史問題,建筑師在不同條件和資源限制下,通過設計、規劃來解決夾雜在宏大敘事和光鮮生活的縫隙里的問題,這是超越了“房子”建造的、真正為民生的智慧,在其中的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到這些智慧的根源是來自野生的空間解決辦法。
這些展品都不是向壁虛造,也不是照搬“完美”體現某種意志的“行活”;或是以既有的實體方案為基礎,具有嚴謹的技術、材料和可實施性;或是建立在對城市生活謀一“邊緣”卻不可或缺的問題的調研。這是展覽選擇以建筑師為主體、以向下生活中的空間問題為對象的理由,建筑的空間思維和系統性思維在今天的思考情境中具有特殊價值,有利于進一步發現被建筑影響、規定的空間中人的生態關系。
這些作品/方案涉及不同類型和場景中的空間,包括遺產活化、學校生態、城市收縮、野生建筑以及城市生活中的人獸關系等等,但是對更廣闊的生活來說,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切口,我們期待這些許小切口可以提示人們對更廣闊的“下沉”空間以及它隱藏的未來的關注,擴展“X”的無限可能。
微觀生活里的新時代
1980年代以來,中國的建筑師敏感于不斷變動的社會和物質條件對普通人生活的沖擊,對最基本的生存空間問題提出了各自的專業解決之道。
這場“向下生活里的X種空間方案”空間設計視覺盛宴,就是新時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筑師們,對微觀生活的思考。并且,更是他們對當下人們生存空間問題付諸于實踐,提出的許多優秀的、可實施的方法和路徑。
此次展覽中,何志森的作品《農林市場歡迎你》,是在悅來美術館重建了已被拆除的一座有39年歷史的菜市場。而李涵卻一反如今對“豪宅”的定義,及對某些社會現象的深度思考,用“歐式古典豪宅”的符號設計,重新定義了“拆遷房”,寫出了一出鏗鏘的《民間敘事》。
他們對微觀生活的觀察,最終與徐騰帶來的《意外重慶》殊途同歸。他們用超越現實而又忠于現實的藝術家氣息和建筑師的敏銳,描摹物質生活的變化、聚落變化、城市規劃的變遷,共同在悅來這個凝聚了智慧、文藝、生態的地方,譜寫了一曲曲瑰麗而又余音繞梁的新時代空間設計樂章。
人文關懷中的新敘事
空間設計、規劃和制造者們,對世界的建構,改造著人的生活方式。但中國建筑師們如今又把目光下沉到了空間設計更深的內核上,通過對不斷更新的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社群訴求、個人情感等的細膩觀察,尋找不同空間解決之道中的人文關懷。
這次展覽中,程大鵬帶來的作品《野獸的城市》,最初是受改造北京動物園過程中,對人獸空間關系的觸動,思考出的空間設計的一種可能性。他嘗試把動物園與城市實體爛尾樓結合,以城市動物園之名,做一個符合的空間規劃。
而張永和與李詩琪的《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湯樺的《共享界面》都是以學校建筑為例,在對學校空間能效的動態構建中,實施的一系列關于校園人文的建筑和空間敘事。
在這里沒有宏大,只有關懷。沒有形式上的儀式感,只有關注到每一個“微不足道”生命的,向下的生活藝術。
超驗寫實中的新未來
我們常說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空間設計的藝術,則是把藝術還給生活,用超驗的寫實,塑造一個個城市的新未來。
本次展覽邀請的這8組長期活躍在中國建筑設計領域的建筑師,在悅來美術館的8個展廳分別展出各自的作品/方案。這8件與美術館空間相結合的作品/方案獨立成章,而又在美術館中以連環敘事的方式進行著空間信息傳遞。
徜徉其中,就如同徜徉在未來之城,理想之濱。
比如,馬巖松的《穹頂下的村莊》,聚焦到了珠海銀坑村文化中心的改造,用“原村藝術”打造了當地的新的文化地標。劉珩的《重慶森林》,則是用超驗的藝術,活化了整個重慶的空間結構,讓這座具有8D魔幻美譽的城市,顯得更具有難以割舍的吸引力。
嘗試在新空間實驗的建筑中,長出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屬于未來的東西,才是向下生活,向上精神的一種具體而又實際的表現;才是這次展覽,展示給人們的當代中國建筑師的群體智慧。
“城市美學”的踐行空間
自2019年悅來美術館開館以來,“臨界”藝術展、“六個盒子”藝術展、“姓·名”藝術展接連在此舉行,讓藝術走進生活,為公眾提供一個獨具藝術特色和審美品味的城市空間。而今天“向下生活里的X種空間方案”空間設計藝術展在悅來美術館開幕,建筑+藝術的融合,給大眾呈現出更多的藝術的可能與美感。
悅來美術館是重慶悅來投資集團基于城市建設服務和文化理想而發起成立的非營利藝術機構。美術館致力于收藏、研究、展示并傳播以高新科技、文化創新和多元媒介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當代藝術,并著力探索藝術與科技、智能、互聯網之間的互動關系,以此探尋未來藝術與城市文化的可能性。
作為“城市美學”的踐行空間,悅來美術館始終秉承開放的國際視野,致力于打造國際化的交流與展示平臺,兼具室內和室外公共藝術展,致力于創造美學屬性之外的生活潛力,拓展藝術衍生的邊界,為城市建設和社區文化注入獨有的美學基因。
悅來投資集團高起點打造悅來國際會展城文藝標簽,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深入推進以文旅、設計為引領的特色會展城市建設,豐富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質,利用會展產業的聚集效應,大力發展文旅和設計產業,積極構建“會展+文旅+設計”互相促進,兩兩融合的發展格局,著力打造國際化人文化的高品質城市“會客廳”。發揮悅來美術館、悅來莊稼、四川美術學院國際設計學院等文化載體的帶動作用。同時,建立悅來保稅藝術交易中心,大力發展藝術交易、藝術消費等衍生產業。打造無邊界美術館,將悅來國際會展城18.67平方公里的土地藝術作品化。(主辦方供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