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懷古
時間:2021-01-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釣魚城懷古
70年代在重慶長壽工作生活了十幾年,卻不知道合川釣魚城是宋元時期的古戰場。此次來重慶,從旅游廣告的景點介紹中得知相關信息,立刻引起我極大興趣。于是與定居重慶的老同事相約,從重慶來到合川,縱覽釣魚城的山川形勝,憑吊彪炳青史的英烈先賢。
釣魚城在合川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上,面積只有2.5平方公里。
南宋末年,當時的成吉思汗部族在蒙古草原迅速崛起,四處征伐,大舉擴張。西征歐亞大陸,橫掃千軍;揮師南下,先后消滅了西夏和金國,覬覦中原。
面對蒙古軍隊的威脅,1242年,南宋王朝派四川安撫制置史兼重慶知府余玠鎮守四川。余玠采納冉琎、冉璞兄弟“擇險、任人、積粟、駐兵、徙城”的建議,依托四川境內大山深谷、激流險灘的地理優勢,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地點,修堡筑壘,建了20多座山城,構成了一套完整的戰略防御體系,并把當地的府、州、縣等政府機構遷徙進山城內,隨時準備抵御蒙古軍隊的進攻。釣魚城就是這套戰略防御體系的一部分,它憑據釣魚山壁立千仞的天險,扼制嘉陵江、渠江、涪江水陸交通的戰略地位,成為重慶的北部屏障。
1259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汗,挾持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即將進軍非洲的威勢,沿長江分上中下三路大舉南下滅宋。他委托四弟阿里在家留守,自己御駕親征攻打長江上游的四川。當年2月初,蒙哥汗所率10萬大軍渡渠江雞爪灘,發起對釣魚城的進攻。守將王堅率領全城軍民奮勇抗擊。雙方激戰數月,宋軍取得輝煌勝利:蒙哥汗的前鋒猛將汪德臣,雨夜偷襲釣魚城失敗,后又被火炮飛石擊中身亡;蒙哥汗登高窺探釣魚城中虛實,被南宋守軍用火炮擊中,身受重傷;接著是士兵不耐暑熱,疫病流行,蒙古軍隊銳氣頓挫,軍心渙散。守將王堅還趁機展開心理戰,釣起兩條大魚,做了許多面餅,從城中拋出,表示城中糧肉充足,士氣高昂,誓與蒙軍決戰到底。
蒙哥汗最后在重慶北碚的溫泉寺病重而亡,飲恨留下屠城遺詔。攻打四川的蒙古軍隊被迫撤退,護送蒙哥汗靈柩回國。蒙哥汗的陣亡,引起蒙古內部的王位爭奪。率東路軍突破長江天險,包圍了鄂州的老二忽必烈,撤軍北返;率蒙軍進行第三次西征的老三旭烈兀,在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正準備向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汗死訊,也率大軍東還。釣魚城之戰使蒙軍向非洲的擴張嘎然而止,使歐亞許多國家避免了遭受異族奴役之苦,也使南宋王朝的滅亡推遲了二十年。世界中古史在這里拐了一個彎。
在蒙古內部爭奪王位的戰爭期間,王堅的副將張玨在1263年接任釣魚城守將,他與全體軍民抓住時機,一方面對釣魚城的城墻和防御工事壘砌加固,另一方面還主動出擊,先后收復了不少失地,在西南地區建立了以重慶、瀘州神臂城和合川釣魚城為鼎足之勢的防御格局。
1271年,蒙古內戰結束,老二忽必烈奪得大權,建立了元朝,再一次揮師南下,很快就攻陷南宋國都臨安。然后將元朝的大量兵力轉向西南戰場。在這國土大部淪喪,南宋皇帝已經被俘投降的艱難條件下,張玨仍據險堅守,獨釣中原,在釣魚城修建皇宮,準備迎立新皇帝,以圖東山再起。
但是,南宋王朝氣數已盡,統帥西川軍的安西王(忽必烈的兒子)及其王相李德輝,先后攻陷瀘州神臂城和重慶,張玨被俘自殺殉國。
這時釣魚城的守將是張玨的部將王立。王立自1275年接任以來,據險固守,積極備戰,四方民眾都來投奔,城中軍民達到十萬之眾。
1279年,重慶被攻陷后,釣魚城已孤立無援,城破只是時間問題。王立為了保全城中十萬軍民身家性命,向元西川軍安西王相李德輝表示,以不殺城中一人為條件,愿意開城投降。
原瀘州元軍守將熊耳的夫人,是李德輝的同父異母妹,在1276年張玨收復瀘州時被王立俘獲。被俘后一直隱姓埋名,并贏得王立的好感,認為義妹。此時向王立亮明身份,親手做鞋一雙,作為信物,派人與書信一起送給李德輝。李德輝說服忽必烈放棄了蒙哥屠城的遺詔,使十萬軍民免遭屠殺,也保全了王立的性命。
現在的釣魚城歷經了700多年的歲月滄桑,早已不是舊時模樣。城中原有的南宋軍民在開城時就被遣散到外地,原有建筑與工事也被元軍毀壞成一片廢墟。但當年南宋軍民抵御外族侵略,不懼強暴的民族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卻代代相傳,激勵著后世子孫。
出合川城,跨過嘉陵江橋,沿進山公路抵達釣魚山山頂。山頂是一塊平壩,路旁的簡介告訴我們,這里是當年駐扎南宋軍隊的營地,我們不禁立刻肅然起敬。然而,當走上前看到幾排石砌的平房,入口處修建的一座仿古轅門上,寫著“古軍營山莊”,卻又不禁大為敗興。這顯然是在古軍營的遺址上新建的酒店,昔日將士出生入死的宿營之地,現在竟然成為休閑娛樂之所,甚至是腐敗墮落的滋生地,心中氣憤難平。
穿過古軍營,來到釣魚城最南端的城墻旁。城墻是新修復的,雉堞之下是陡峭的山崖,當年的城防,就是依山崖用條石壘砌而成。俯身下瞰,雖然灌木雜草叢生,但巨石饞巖,依然巍峨險峻,延伸到嘉陵江中的一字城墻,更是依然清晣可辨。沿城墻向東,在幾塊如壘而立的巨石下,隱藏著一處山洞,從洞中鉆出,依托山石灌木的遮掩,能通到嘉陵江岸邊的水軍碼頭和一字城,這就是飛檐洞。當年蒙哥汗的前鋒猛將汪德臣,雨后夜襲釣魚城,南宋將士就是從這里突襲,擊退蒙軍。
沿城墻西行,是被稱為“全蜀關鍵”和“巴渝保障”的護國門。護國門東倚千尋絕壁,西臨萬丈深淵,是內城的鎖鑰。在這里曾發生過多少次激烈交戰,蒙軍始終未能越過雄關半步。出護國門,耳貼峭壁,足踏石階上行,一塊塊的摹崖題記引游人駐足止步。題記大都是明清以后所為,尤其以近代和現代為多。
釣魚城山頂的西南側,有一塊稱為釣魚臺的巨石,傳說曾有巨神在此垂釣江中之魚以幫助當地百姓度過饑荒。釣魚山,釣魚城因此得名。釣魚臺下臨嘉陵江,峭壁懸崖,驚險無比。當年宋軍曾在此拋石御敵,為固定拋石機而開鑿的坑槽現在還完好地保留著。走上釣魚臺上面的臺地,不規則地排列著九個深深淺淺的大園坑,現在被稱為九口鍋,實則為當年碾制火藥的遺址。冥冥之中,仿佛仍然可以看到南宋將士在此緊張備戰的身影。
從九口鍋下來西行,一條狹長的路徑,寬不及丈,兩旁荊棘叢生,外側是陡峭的嘉陵江河谷,內側是深溝險壑,行走其上,如履利刃之鋒,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是釣魚山又一險要之處---薄刀嶺。薄刀嶺之北是平緩的丘陵,地域廣闊,良田美池,竹木桑麻,一片田園風光。此處的田園與釣魚山四周的山麓,都是可供耕種的土地,成為當時釣魚城軍民嬰城固守的衣食之源。
懷著肅穆、恭敬的心情,行走在釣魚城的跑馬道上,徘徊在城垣、雄關、炮臺、兵洞等遺跡前,駐足靜黓,佇立沉思,仿佛看到每寸土地上都遺留著南宋軍民的足跡,處處是他們為了生存,不甘凌辱而吶喊廝殺、呼號奔走的身影。想象當年在強敵圍困的條件下,歷經36年,全城軍民不屈不撓,一邊拚死戰斗,一邊艱辛地耕種土地,撫養子孫的情景,誰人能不為之動容?
歲月如矢,戰爭的硝煙早已過去。回顧歷史,人們永遠不應忘記釣魚城軍民的浩然正氣,它如日月長虹,經天行地,永世長存。江山依舊,英雄的釣魚城依然屹立。環顧天下,人類已進入現代文明,一切善良的人們都有著共同的愿望:愿歷史不再重演,愿戰爭不再發生,愿世界永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