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的盆景藝術家
時間:2013-02-10 來源:重慶網cqw.cc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中新網重慶1月12日電 (湯林麗 祁慧蓉 朱真真)家住重慶市大渡口區的陳祥林往年70歲,是個有著40年輔導的老鉗工。自從在任后迷上石山盆景,陳老天天都要花10個小時用于創作石山盆景,18年年光已自學創作石山作品數千件,鄰人們贈其雅號“陳石山”。
12日上午,中新網記者走進陳祥林的家,滿眼皆見生龍活虎的重慶盆景、假山、石頭,而陳老正抱著一塊石頭凝神審察,并未發覺記者的到來。
“他抱著一塊石頭,就能夠坐一天。”一旁的老伴譏諷“老嘍羅簡直是個‘石癡’”。這時,陳祥林才轉頭笑瞇瞇地解釋說,在制造盆景前就要找到好的石頭,再遵循石頭的外形與要講明的思想內容制作,“一個不有主題與稱號的盆景是不蓄含意和魂魄的盆景。”
陳祥林自幼戀愛把石頭做成各類造型,退職后開始自學創作石山盆景,每天早上8點就拿起石頭東打西敲直到晚上7點。老人一有空腦筋里想的盡是石頭,偶然想得著迷常常忘了用飯,周圍鄰居都叫他“陳石山”。
陳祥林將石頭切割、拆分,并配上小船、人物,制成山水盆景,稱其為“無聲的詩,平面的畫”。在其創作的近千件盆景中,小的可放在書桌上當擺件,大的有一人多高。在陳祥林看來,“小小美石,足以令人暢想于千里以外,廢寢忘食而沉醉于縹緲之中”。
“玩山水盆景,起首要存在較高的藝術涵養。”陳祥林直言,自身是個鉗工,學問不夠深厚,為進步素養,他經常去書店進修山水畫的根蒂知識、新詩詞的鑒賞知識,飽覽其它盆景大師的作品。
除了提職素養,根抵功也必不成少。為操練最根本的打磨石頭的技法,一次、兩次、三次……砂片在陳祥林的指間有數次爭辯,雙手經常被磨得鮮血淋淋,手掌已結下了厚厚的老繭。
陳祥林機密記者,制造山水盆景要不絕地察看分歧角度、擺放位子、切割、打磨、修補等,還要培育種植提拔適應盆景上土質少、不怕旱、耐水淹等本色的小樹苗。上百斤的石頭搬來搬去,自己經常累得滿頭大汗。不知不覺,“故土情懷”、“山林人家”等一個個活潑的山水盆景擺滿了陳祥林的家。
作品多了以后,或送或贈或賣,陳祥林都十吞并心。“我想把摩登的工具送給大伙兒通報快樂,創作石山盆景是(我)在職后的意見意義,看著作品被人必定,顯露(我的)蘇息沒有白搭。”陳祥林笑說。
“我和老伴與盆景共度下半生”,采訪結束時,說起這股子對石頭的癡迷勁兒,陳祥林的眼光冉冉掃向家中處處擺放的石頭作品,語氣堅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