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歷史文化名村地圖
時間:2018-11-23 來源:重慶網 作者:cqw.cc 我要糾錯
經過一年多來的調查與評定,近日市局公布了重慶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共有28個能夠反映重慶農村傳統文化、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具有較高歷史、
文化和社會價值的村落榜上有名。這些村落遍布主城、渝西、渝東南、渝東北等各大區域,其種類豐富多樣,既有傳統文化型、建筑遺產型,還有民族特色型、
商貿交通型等多個類型。它們在巴山渝水間與山城的自然人文融于一體,對傳承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價值特征、充實重慶歷史文化名城資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境內多以山地丘陵為主,古時地理位置相對封閉,許多鄉村和建筑能夠在安寧祥和的環境下得以完整保存下來;又因歷史上大量的
外省移民入川,促使了重慶本土文化與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村落成為了多元文化交匯展現的焦點;再加之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祖祖輩輩都深耕于這片土地,
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更是為重慶的村寨增色不少。因此,在山水縱橫的重慶大地上,這些歷史文化名村不僅僅只承擔著人們生活勞作居所的角色,也是
重慶發展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每個重慶人心中濃郁鄉愁的承載者。
本期每周一圖,市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特別推出《重慶歷史文化名村地圖》, 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循著地圖,探訪那些默默記錄著重慶光影歲月和深厚
底蘊的歷史文化名村!
1.九龍坡含谷鎮寨山坪村
寨山坪村原名皇城、小涼山,為明代古寨,有著深厚歷史文化。明末張獻忠的隊伍入川,曾攻下這里占山為王,自封皇帝,將此地定為皇城,并將各地收繳
來的兵器寶刀埋于地下,稱為鐵丘墳。寨上建有城門十八道,城墻數公里,另有神秘李家祠堂、辟劍石、觀音廟等遺址,成為不可多得的看點。如今全村以種植
果樹、花卉為主,有1200余畝生態農業觀光園,匯聚眾多名貴花木,為研究清代防御性軍事設施建筑、多元文化融合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源。
2.涪陵大順鄉大順村
大順村位于大順鄉西北部,是重慶移民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村內建筑風格體現了地域特色與移民文化的有機融合,有明清時江浙、四川、福建、貴州、湖南
等地的“正三與正七架式、鐘鼓樓、碉樓、祠堂式”等,以及皖南、湘贛民居、方形土樓、四合院等,堪稱移民建筑文化博物館。同時村內現有李蔚如陵園、李蔚如
故居、李家祠堂等多處文保單位,具有重要的歷史、革命、教育價值。
3.秀山梅江鎮民族村
梅江鎮民族村位于湘黔交界地帶,屬于典型山區村寨,村內有一條小河流經全村,村民沿河而居。村內生活著苗族、土家族、漢族三個民族,其中苗族人口最
多,占總人口的70%,是重慶市規模最大、唯一保留和使用苗族語言的村寨。除了完整的保留了民族語言,還傳承了許多傳統文化習俗和大量的傳統木質建筑。民
族村林木覆蓋率90%,被列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被評為"重慶市最具民族風情小城鎮”,是研究苗族文化歷史的活化石。
4.江津塘河鎮硐寨村
江津塘河鎮硐寨村建于明末清初,在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現保存古建筑3.5萬平方米。建筑多以青石為基,磚木結構,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彩色浮雕,金碧
輝煌,是巴渝民居和徽派風格相融合的典型建筑群落。硐寨村還是中國民間故事《安安送米》的發生地。這個曾被作為“孝道教科書”在千家萬戶傳頌的故事,如今,
仍被當作中國戲曲傳統劇目的代表性作品在海內外廣泛傳唱。
《安安送米》故事簡介
數百年前,在江津塘河鎮硐寨村 ,住有姜姓五口一家:戶主姜師,其妹姜姑,妻龐三春,老母,幼子姜安。一家團結和睦,家境尚裕,后遭火災,家道中落。
有一次,姜姑因和嫂子口角,心懷不滿,就在其母前偏訴嫂子三不孝罪狀,老母輕信姜姑讒言,遂命姜師休妻。姜師為了順母盡孝,寫下休書。龐氏悲痛不已,
到白云庵當尼姑。
時姜安7歲,讀書回來,得知其母已被休走,悲痛至極。姜安上學的地方較遠,婆婆每日給點大米作午餐用。安安恐其母缺糧挨餓,遂將午餐米藏于道路旁土地廟內,
湊足幾升就找個口袋裝好,給母親送去。后來,姜安學業有成,上京考中狀元,封官回鄉,接回母親,一家團圓。
5.云陽鳳鳴鎮黎明村
黎明村位于鳳鳴鎮東部,是一座隱藏在青山綠水間的歷史文化村落。黎明村最有名的事物便是巍然矗立在村落之中“彭氏宗祠”,當地人都叫它“彭家樓子”。
“彭家樓子”始建于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占地3500平方米,宗祠坐西向東,城堡式四合院布局,布局嚴謹、規模宏大,集祭祀、防護、民居為一體,是反
映中國清代農莊文化、民居遺跡和清代宗祠的建筑群。
標簽: